如果哪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排便的规律发生变化,或者是便便发生了质的改变,出现了血便。这个时候,或许就应医院检查了!
很多人认为肠胃不疼不痒,从未感觉不适,为什医院检查?
专家介绍,突然出现便血,可能是大肠癌的征兆!
4月15日—4月21日是年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作为最可能预防的癌症之一,本着癌症疾病早诊、早治的原则,今天小编和大家聊聊大肠癌的相关内容。
大肠癌:位居广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
大肠癌即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为29.44/10万,每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3.1万人,每年死于该病的患者有15.9万人。大肠癌的发病率从50岁以后开始明显上升,75-80岁间达到高峰。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肠癌防控项目负责人李燕博士介绍,广州市大肠癌发病率为34/10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4月17日广州市疾控中心联合广医三院、荔湾区疾控中心举办了大肠癌筛查科普活动。作为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广医三院消化内科周鹏志主任医师介绍,高脂肪饮食和运动不足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中国大肠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大肠癌发病率已经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吃得太营养,警惕饮食诱发大肠癌
周鹏志介绍,结直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的过程,是环境因素与宿主个体特征,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当前,居民高脂肪饮食与食物纤维不足是大肠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高脂饮食能促进机体胆汁的分泌,胆汁在肠道菌丛的作用下变成脱氧胆酸、石胆酸等次级胆酸,而次级胆酸对结肠隐窝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并造成不可修复的DNA损伤,这些DNA受损的细胞在高浓度的次级胆酸和致癌物的长期作用下,可使一些拮抗凋亡突变或突变的细胞存活下来,增生并逐步演变成腺瘤及腺癌。此外,肉、鱼禽及蛋类食物的比例明显增加,这些食物的成分以蛋白质为主,其中的纤维成分较少。由于蛋白质类饮食属于少渣饮食,通常可被消化吸收的部分较多,所以容易引起便秘的症状。
而蛋白质摄入过多造成部分蛋白质消化不良,易使大肠内滋生腐败细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引起大肠黏膜发生突变。
便血是大肠癌早期信号,与痔疮有区别
早发现无疑对大肠癌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周鹏志介绍,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是大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血便,或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
说到便血,大多数人很容易将这个症状与痔疮相混淆,周鹏志介绍,痔疮和大肠癌的区别在于,痔疮多见于年轻人,而大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便血上,痔疮多表现为便后呈滴血状,无消瘦等报警症状;而大肠癌多表现为大便与血混合,同时伴有腹痛、消瘦、腹部包块等。了解这些区别,当出现相关的症状时,仍建议要及时就医以确定病因。
这六类高危人群需警惕
周鹏志介绍,大肠癌高危人群还包括:
◆1.大便潜血阳性
◆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3.本人有癌症史
◆4.长期吸烟或者肥胖
◆5.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术、长期精神压抑者
◆6.有盆腔放疗史,这是因为放疗部位附近的脏器不同程度暴露于射线下,DNA损伤风险增大,这部分患者罹患结直肠癌风险相比一般人群有所增加。
专家建议:早诊断早发现,肠镜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式
大肠癌可直接蔓延淋巴转移及血行播散,因此早期筛查对于大肠癌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周鹏志介绍,大肠癌的诊断主要靠肠镜及黏膜活检病理确诊,诊断早期可通过大便潜血检查、结肠镜、钡剂灌肠、CT及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查发现。当然,最为普遍且具有指导意义的确诊方式是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壁及肠腔的改变,确定肿瘤的部位及大小,判断浸润的范围且最后可依据活检组织确诊。
部分市民对肠镜检查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事实上,肠镜是检查结直肠内部病变的主要诊断方式,其安全、直观、可拍片、可活检,具有其他诊疗手段无法替代的优势。广州市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肠镜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中,约90%是早期癌、癌前病变及息肉等,而非大肠癌。对于早期癌或癌前病变(如腺瘤型息肉),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如微创,创伤小、痛苦轻、治愈率高,可实现早诊早治,同时避免了癌前病变发展为癌症,达到防癌目的。
周鹏志介绍,目前广医三院的大肠癌筛查项目主要针对广州市年龄50~74岁常住人口。在检查中,每人完成两次大便潜血检查,同时进行大肠癌的问卷调查,若发现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和或大肠癌问卷调查阳性,则建议患者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周主任建议,大便潜血检查为普遍筛查,无创、容易操作、价格便宜,但对于大肠癌高危因素的人群而言,则建议常规检查结肠镜。
预防大肠癌做好三大点
临床发现,很多大腹便便、运动少、久坐不动的男性,尤其是应酬多且以车代步的人士在患病人群中占较大比例。因此,预防大肠癌,周鹏志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
1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进食蔬菜及水果,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于长期便秘的患者,切记不要自行使用含有泻药成分的“中药”或者“保健品”,这类药物多含有对肠道粘膜有损伤的通便药物,长期使用会引起结肠黑变病,从而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2适当补充维生素和戒烟,吸烟与大肠癌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大肠癌高危因素的人群特别是一级亲属患有大肠癌、曾经有过大肠腺瘤性息肉以及大便潜血试验连续两次阳性的患者应及时行结肠镜检查。
3坚持锻炼,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三分之一,每天至少进行三十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如快步走,以稍感有些大喘气为宜。
此外,广州市疾控中心也呼吁,除了健康生活方式,40岁、尤其是50岁以后定期做肠镜检查很有必要。因此市民朋友可参与到广州市的大肠癌筛查项目。关于大肠癌筛查的问题,可向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咨询,或拨打卫生热线,也可以访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白癜风治疗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