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变病 > 患病症状

职业病防治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一、知识竞赛(必答题、抢答题)、有奖问答二、三等奖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会组织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A),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监督B.检查C.建议

2.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是:(C)为主,防治结合。

A.健康B.安全C.预防

3.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分类管理、(B)治理”。

A.彻底B.综合C.分期

4.《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C)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

A.安全生产B.劳动保护C.预防、控制

5.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A)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A.国务院卫生B.卫生C.国务院

6.《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用人单位是指(C)。

A.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B.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C.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

7.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A),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职业卫生管理人员B.应急管理人员C.工会督察员

8.目前我国职业病共分10大类(B)种。

A.B.C.

9.《职业病防治法》规定(B)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A.单位职工B.用人单位C.劳动者

10.《职业病防治法》规定(C)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A.用人单位B.单位职工C.劳动者

11.(B)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A.各级工会组织B.用人单位C.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

12.用人单位的(A)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主要负责人B.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C.投资人

1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国家(C)标准。

A.劳动保护B.安全生产C.职业卫生

14.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B)的原则。

A.职业卫生B.分开C.劳动保护

15.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A)间等卫生设施。

A.孕妇休息B.劳动保护C.职业卫生

16.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接受监督。

A.申请B.备案C.申报

17.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A)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建设行政部门C.卫生行政部门

18.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C),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同时报批B.同时规划C.同时设计

19.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C)。

A.劳动防护设施验收评价B.职业卫生设施验收评价C.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0.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C)管理。

A.规划B.计划C.特殊

21.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C)设计,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A.安全设施B.卫生设施C.防护设施

22.用人单位应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A)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A.不得B.可以C.部分可以

2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B)。

A.职工健康体检B.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C.职工职业病检查结果

24.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A)。

A.泄险区B.救护车C.医务室

25.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B)和中文警示说明。

A.安全标识B.警示标识C.英文

26.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B)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A.职业健康检查B.职业健康监护C.定期健康检查

27.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A)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A.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B.上岗前和在岗期间C.在岗期间

28.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C)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29.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B)承担。

A.劳动者B.用人单位C.工伤保险基金

30.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B)的作业。

A.重体力劳动B.其所禁忌C.危险

31.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B),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A.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B.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C.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证明

32.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C)。

A.劳动者承担B.用人单位先行垫付,工伤保险基金支付C.用人单位承担

33.工会组织应当(B)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反映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决。

A.监督B.督促并协助C.协调

34.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诊断,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B)批准。

A.安全监管部门B.卫生行政部门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35.劳动者可以在(C)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A.用人单位所在地B.本人户籍所在地C.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

36.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C)诊断为职业病。

A.可以B.不能C.应当

37.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C)等资料。

A.职业卫生档案B.健康监护档案C.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8.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A)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劳动部门C.工会

39.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应当向(C)申请鉴定。

A.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B.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C.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40.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由(B)承担。

A.当事人B.用人单位C.工伤保险基金

41.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A)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

A.劳动者本人B.病人家属C.卫生行政部门

42.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A)承担。

A.用人单位B.劳动者C.社会保障部门

43.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A)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不得B.可以C.经领导批准可以

44.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C)。

A.安排下岗,并给予一次性补贴B.解除劳动合同C.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45.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A)的规定执行。

A.工伤保险B.社会救助基金C.社会医疗保险

46.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B)提出赔偿要求。

A.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B.用人单位C.行业主管部门

47.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A)承担。

A.用人单位B.劳动者C.工伤保险基金

48.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B)。

A.并向劳动者说明情况B.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C.并终止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的待遇

49.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B)。

A.行政复议B.再鉴定C.行政诉讼

50.(A)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A.用人单位B.医疗卫生机构C.地方卫生行政部门

51.用人单位对从事(C)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A.体力劳动B.脑力劳动C.接触职业危害作业

52.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C)。

A.劳动保护用品B.安全防护用品C.职业病防护用品

53.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A)。

A.不变B.终止C.与下一个工作单位协商解决

54.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B),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A.规章制度B.责任制C.机构

55.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C)。

A.新产品B.新方法C.新材料

56.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检查并予以支持配合,不得(B)。

A.拒绝B.拒绝和阻碍C.阻碍

57.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A)承担。

A.用人单位B.劳动社保部门C.工会组织

58.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C)。

A.工资补助B.补贴C.适当岗位津贴

59.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C)。

A.高温作业B.机加工作业C.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60.用人单位不得安排(C)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A.未婚女工B.女职工C.未成年工

61.粉尘作业时要戴(B)。

A.棉纱口罩B.过滤式防尘口罩C.防毒面具

62.患有(A)疾病者不得从事接尘作业。

A.活动性肺结核病B.慢性胆囊炎C.脂肪肝

63.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不包括(C)。

A.游离二氧化硅含量B.粉尘浓度C.个人嗜好

64.我国13种法定尘肺病中致病危害最严重的是(C)。

A.棉麻尘病B.谷物尘病C.矽肺病

65.尘肺病的早期主要症状是(B)。

A.发热鼻塞、四肢酸疼、咳嗽咯痰等B.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C.肋下隐痛、食欲减退、肝脏肿大等

66.粉尘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主要影响(B)。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神经系统

67.粉尘主要通过(A)途径侵入人体。

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皮肤

68.矽尘是指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大于(C)的粉尘。

A.5%B.8%C.10%

69.石棉尘主要对人体的(C)器官有危害。

A.胃部B.皮肤C.肺部

70.煤尘可以引起那种职业病(C)

A.矽肺B.石棉肺C.煤工尘肺

71.在进入密闭空间前用人单位至少要安排(A)名监护者在密闭空间外持续进行监护。

A.1B.2C.3

72.进入缺氧密闭空间作业必须使用(B)。

A.防滑鞋B.空气呼吸器C.防毒面具

73.职业性急性氨中毒是在职业活动中,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氨气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A)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眼和皮肤灼伤B.昏迷C.肢体疼痛

74.急性甲苯中毒诊断分级以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划分。凡出现(A)列为重度中毒。

A.昏迷者B.意识模糊C.嗜睡

75.甲醛的职业禁忌证有(A)。

A.全身性皮肤病和慢性眼病B.原发性高血压C风湿性关节炎

76.射线作业,必须穿戴(A)。

A.防射线护目镜和防射线服B.绝缘手套C.空气呼吸器

77.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主要损害人的(C)系统。

A.呼吸B.消化C.神经

78.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3个,即(C)。

A.口、鼻、耳B.食物、衣服、水C.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79.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具有(A)的气体。

A.腐臭蛋味 B.刺激性味道C.臭味

80.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而慢性中毒主要为(C)的损害。

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造血系统

81.在化学物质中,人们经常说的“三苯”是指(C)。

A.苯、苯酚、甲苯 B.甲苯、苯胺、苯酚 C.苯、甲苯、二甲苯

82.爆震聋是新修订的《职业病分类与目录》中新列入的一种职业病,造成该种职业病的职业接触史通常包括(C)。

A.爆破作业近距离暴露B.受到易燃易爆化学品、压力容器等发生爆炸瞬时产生的冲击波及强脉冲噪声的累及C.A和B

83.手臂振动病是(A)从事手持振动工具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骨质改变。

A.长期B.短期C.连续

84.(C)是电焊作业人员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主要由电弧光照射、紫外线辐射引起。A白内障B红眼病C电光性眼炎(C)不属于我国规定的职业病。

A.艾滋病B.冻伤C.乙肝

85.高温作业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C)的作业。

A.≥20℃B.≥30℃C.≥25℃

86.以下(A)属于化学性危害因素。

A.工业毒物B.振动C.高温

87.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B)方向疏散。

A.下风B.上风C.顺风

88.不同的职业危害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如(A)可导致尘肺病。

A.粉尘B.毒物C.噪声

89.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A)。

A.尘肺病B.噪声聋C.苯中毒

90.在职业病目录中,(C)被列为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A.森林脑炎、高原病、手臂振动病B.中暑、黑变病、手臂振动病C.中暑、冻伤、手臂振动病

9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防尘口罩也能用于防毒B.防毒面具也可以用于防尘C.当颗粒物有挥发性时,如喷漆产生漆雾,必须选防尘防毒组合防护

92.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为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B)。

A.射线累积计量仪B.个人剂量计C.便携式放射线检测仪

93.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C)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A.50B.80C.D.

94.未按规定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B)万元以下的罚款。

A.5B.10C.15D.20

95.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C)日内进行申报。

A.10B.15C.30D.45

96.未按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进行评审的,根据《“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五条(一)项,给予警告,限期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B)万元以下的罚款。

A.1B.3C.5D.8

97.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A)日,最长不得超过(C)日,国家有关部门另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

A.30B.60C.D.一年

98.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并有效联动,且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B)。

A.6次/hB.12次/hC.18次/hD.24次/h

99.对准备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者岗位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者离岗前(B)日内组织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A.10B.30C.45D.60

.在公布检查结论后,要听取用人单位对检查结论的意见和申辩,并形成陈述笔录,如有异议,用人单位应在(B)日(工作日)内申请行政复议。

A.30B.60C.D.一年

.在高毒物品工作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在一般有毒物品工作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使用有毒工作场所外缘不少于(C)处。

A.10cmB.20cmC.30cmD.40cm

(二)判断题

1.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错)

2.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对)

3.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两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错)

4.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的劳动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对)

5.劳动者离岗前60日内的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可以视为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错)

6.执法检查人员调查职业卫生违法案件应对提取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照片、录音和录像等,以及形成的执法文书按照规定存档。(对)

7.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不需要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错)

8、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对)

9.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10.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11.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12.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13.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14.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在劳动者离开该用人单位时交劳动者本人保存。(×)

15.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16.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17.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18.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19.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原件。(×)

20.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21.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22.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安排下岗,并给予一次性补贴(×)。

23.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24.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终止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的待遇(×)。

25.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

26.职业病防治法不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商企业。(×)

27.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可发放货币替代职业病防护用品。(×)

二、知识竞赛(风险题)、有奖问答一等奖题库

(一)多项选择

1、用人单位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时,除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还需提供下列(ABC)文件、资料。

A.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B.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C.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D.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备案文件。

2、建设单位应当会同设计单位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进行完善,并对其(ABC)负责。

A.真实性B.合法性C.实用性D.有效性

3、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ABCD)措施。

A.对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B.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劳动者,进行妥善安置。C.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D.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

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ABCDE)。

A.作业人员的职业史;B.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C.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结果;D.职业健康检查结果;E.职业病诊疗资料等。

5、为保障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进入检查现场前应主要进行(ABCD)准备。

A.人员准备:成立检查组,并配备相关专家;B.信息准备:熟悉被检查单位情况和查阅相关法律法规;C.文件准备:确定重点检查内容、文书准备和证件准备;D.装备准备:执法检测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品。

(二)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何时施行的?

答:2年5月1日。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由具备资质认证的什么机构进行?

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3.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分类管理,综合管理。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6.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怎样的工作环境,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7.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何时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答: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8.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未按照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9.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什么部门制定?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0.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哪个部门报告?

答: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11.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哪个部门承担?

答:用人单位。

12.建设项目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擅自开工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十万元以上五十万以下。

13.建设单位应当在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前多少天前将验收方案向管辖该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书面报告?

答:二十日。

14.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作何种处理?

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15.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什么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答:可行性论证阶段。

1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从事什么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答:放射、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

17.《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怎样的管理?

答:特殊的管理。

18.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验收方案和验收工作报告,应当由什么部门进行监督核查?

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9.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提供什么用品?

答: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0.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作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什么标识和说明?

答: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21.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哪个单位承担?

答:最后的用人单位。

22.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什么评价?

答: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3.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哪几类?

答: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较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

24.职业病的定义是什么?

答: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5.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或者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应予何种处罚?

答: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

26.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没有存档、上报、公布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万元以下的罚款?

答:二万元以下。

27.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将其纳入什么计划,并组织实施?

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2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劳动者的什么意识?

答:职业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使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的能力。

29.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何部门制定并公布?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公布。

30.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所列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应及时、如实向何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1.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何单位承担?

答:用人单位。

32.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什么预算?

答:建设项目工程。

33.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是指什么?

答: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4.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由上一级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虚报、瞒报的,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何种处分?

答: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35.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哪些设施、装置?

答: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36.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哪些内容?

答: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37.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除了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外,还应当设置什么设施?

答: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38.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什么仪器?

答:个人剂量计。

39.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采取什么管理措施?

答: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40.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41.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哪方面的检测、评价?

答: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现状评价。

42.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一万元以下。

43.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采取何措施?

答: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

44.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什么内容?

答: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45.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哪些物品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

答:化学品、放射同位素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

46.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未按照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4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什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答:职业病防护条件。

48.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拒绝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49.《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告知劳动者哪些内容?

答: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

50.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构成犯罪的,对什么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51.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哪些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答: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

52.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何种作业?

答: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53.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作何种处理?

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54.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哪些机构承担?

答:应该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55.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有关个人健康的哪些资料?

答: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资料。

56.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什么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答: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57.职业病诊断应当由哪些机构承担?

答: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

58.劳动者可以在何地进行职业病诊断?

答: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

59.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办法由哪些部门制定?

答: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0.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多少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答:三名。

61.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谁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

答:参与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

62.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哪个部门报告?

答: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63.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十万以上五十万以下。

64.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二)问答题:

65.《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的职业病必须同时具备哪四方面的条件?(释法)

(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在上述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属于《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职业病。

66.《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1)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2)防治职业病;

(3)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相关权益;

(4)促进经济的发展。

67.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哪些临时控制措施?

(1)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

(2)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

(3)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在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危害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解除控制措施。

68.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哪些因素?

(1)病人的职业史;

(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3)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4)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治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69.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用人单位设立的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哪些方面的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沐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要求;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70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哪些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1.劳动者享有哪些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2)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4)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6)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7)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7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哪些措施?

(1)进入被检查单位和职业病危害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2)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

(3)责令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

73.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履行职责时,不得有哪些行为?

(1)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发给建设项目有关证明文件、资质证明文件或者予以批准;

(2)对已经取得有关证明文件的,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3)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可能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不及时依法采取控制措;

(4)其他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为。

74.《职业病防治法》中,职业病危害是指什么?

答: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75.《职业病防治法》中,职业禁忌是指什么?

答: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76.简述《职业病防治法》中关于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资格及队伍建设方面的规定。

答: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应当依法经过资格认定;

77、什么是职业病?

答: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78、什么是职业病危害?

答: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END——

声明:本订阅号发布的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邮箱:hljszycxjs

.


转载请注明:http://www.cywih.com/hbzz/12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