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变病 > 患病症状

小心肠息肉

对于肠息肉,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肠息肉的病因:   1.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2.年龄: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低食物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5.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肠息肉的症状

  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份肠息肉的病人出现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等异常,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比较少。

肠息肉的检查

  检查:   1.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   2.肛镜、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   3.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   4.病理检查明确息肉性质,排除癌变。

肠息肉的治疗

  治疗:

  1.微创治疗(内镜):符合内镜下治疗指征的息肉可行电子纤维结肠镜下切除,并将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2.手术治疗:息肉有恶变倾向或不符合内镜下治疗指征;或内镜切除后病理发现有残留病变或癌变。

3.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如有出血,给以止血,并根据出血量多少进行相应处置。   (2)病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导致的炎性息肉参见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3)预防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可服用塞来昔布减少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数目,每日两次,与食物同服。

关于息肉癌变:

息肉只是一个统称,从病理上可分为:(1)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最大,尤以绒毛状为著,被称为癌前期病变。(2)炎性息肉。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氏病、血吸虫病等炎性肠道疾病所致的息肉。(3)错构性瘤。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4)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后三种息肉统称为非肿瘤性息肉,几乎不发生癌变。

北医院肛肠一科提醒您,早发现,早治疗。

电子纤维结肠镜咨询预约、

韩鹏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ywih.com/hbzz/12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