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
一切惡化的開始
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多发生于皮肤或接近皮肤的黏膜,也见于软脑膜和脉络膜。黑色素瘤于19世纪初由Garswell命名,年Paget提出来源于黑痣。
黑色素瘤(别名:黑色素细胞瘤,色素病,脱疽,厉疽),是由异常黑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常见的皮肤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多发生于皮肤或接近皮肤的黏膜,也见于软脑膜和脉络膜。其发病率随人种、地域、种族的不同而存有所差异,白种人的发病率远较黑种人高,居住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白种人其发病率高达17/10万。我国虽属黑色素瘤的低发区,但近年来发病率却呈不断上升趋势。每年美国有个恶性黑素瘤新增病例,死亡约人。发病率在急速上升。日光照射是危险因素,同样危险因素还包括家族史,发生恶性斑痣,较大的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和发育不良性痣综合征。黑人少见。
多数恶性黑素瘤均起源于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约40%~50%发生于色素痣。恶性黑素瘤在儿童中很少见,但可源于出生即有的非常巨大的色素痣。晕痣通常会自行消失但在极少数病例会成为黑素瘤。虽然怀孕期易罹患黑素瘤,但妊娠并不增加色素痣恶变为黑素瘤的可能性。在怀孕期间,痣的形状和大小常有变化。以下危险信号提示色素痣恶变:大小改变,颜色改变,变红,变白,变蓝,特别是色素沉着区向周围正常皮肤扩散;表面特征改变,质地形状的改变;尤其是痣周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可能有出血,溃疡,瘙痒或疼痛等表现。
症状体征
病变部位头皮如有黑色素斑或黑痣,因理发、洗头、搔痒的反复刺激或长期戴帽压迫磨擦,表皮糜烂,依附的毛发脱落,并逐渐增大发生瘤变。
1.按其形态分为2型
(1)结节型黑色素瘤:病变呈结节状高出皮面,颜色多呈黑色,也可为褐色,蓝黑色,灰白色和淡红色,周围绕以红晕,表面光滑,呈息肉样或菜花样,发展迅速可自行溃破而渗血。此型很早发生转移,出现预警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并常转移至肺、脑、肝等脏器。转移前接受治疗者,5年生存率为50%~60%。
(2)浅表型黑色素瘤:或称湿疹样癌,生长较慢,转移也较迟。5年生存率为70%。
2.临床分期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1)Ⅰ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2)Ⅱ期: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Ⅲ期:伴有远处转移。
病理病因
黑色素细胞瘤可由表皮黑色素细胞,痣细胞或真皮成黑色素细胞组成。肿瘤起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黑色素细胞位于表皮层与基底细胞间排列,细胞产生色素后,通过树状突将黑色素颗粒输送到基底细胞和毛发内。正常黑色素细胞瘤变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与下列因素可能有关:
1.良性黑色素斑块即黑痣,其中交界痣最易恶变,混合痣较少,而内皮痣则极少恶变。但头皮黑色素瘤多数并非黑痣转变而来,故有人认为本病不完全与黑痣有关。
2.阳光和紫外线照射头皮黑色素瘤多见于曝光部位,根据以色列统计,农业工人的年发病率15.4/10万,较城市者高,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则比居住在山区者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色素瘤发病率增长1倍以上,估计与大气臭氧层破坏以及皮肤受到紫外线过度照射有关。
3.种族白人比有色人种发病率高,如美国白种人的年发病率高达42/10万,而黑人仅为0.8/10万。
4.其他遗传、外伤、慢性机械刺激等因素,也可为致病因素。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治疗黑色素瘤的新药物,这种药物已经在人身上做了相应的测试,并且在阻止癌细胞繁殖方面表现出了重要的临床意义。这种药物叫做pevonedistat,它的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和我们预期的并不一样,但它同样可以有效地对抗癌症。
研究人员表示:“这类药物对所有的黑色素瘤都是非常有效的,包括那些目前还没有任何有效治疗方法的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种侵入性的皮肤癌,它通常在黑色素瘤-发生突变以及癌化的时候发展。每年大约有80,美国人被诊断为黑色素瘤,大约有10,人死于黑色素瘤。与许多癌症一样,一旦癌细胞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生存几率将会大大减少。
要不是pevonedistat阻止了数百,甚至数以千计细胞的繁殖,科学家们也不会知道它可以用来对付癌细胞。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CDT2基因研究出了该药物对某种特定蛋白质的影响。该蛋白质允许黑色素瘤和其他癌细胞以极快的速度复制——这是使侵袭性癌功能最为致命的一点。
在研究中,他们使用人类黑色素瘤细胞株以及小鼠黑色素瘤细胞进行了植入,该团队发现pevonedistat通过影响分子途径阻止黑色素瘤的繁殖。CDT2是与黑素瘤细胞增殖相关的,黑色素瘤细胞也可以产生过量的CDT2蛋白。
这些肿瘤,不只是单纯的黑色素瘤,他们会对这个基因产生依赖。这使他们非常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发现,黑色素瘤细胞有较高水平的细胞表达,CDT2也更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
高水平的CDT2蛋白也会发生在其他类型的肿瘤,如大脑和肝脏,研究人员认为这也可以作为预后标志物。这种药物似乎是目前治疗黑色素瘤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这也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如果该药物通过试验和监管机构的批准,那么它将可以作为目前治疗黑色素瘤的最好方法。
预后
黑色素瘤复发和转移率均较高,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
1.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一组恶性黑色素随访的结果,预后与肿瘤厚度有密切关系。肿瘤≤0.75mm者,5年生存率为89%,≥4mm者仅25%。
2.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77%,而有淋巴结转移者仅31%。生存率还与淋巴结转移的多少有关。
3.病灶部位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部位与预后有关。发生于躯干者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为41%;位于头部者次之,5年生存率为53%;四肢者则较好,下肢者5年生存率为57%,上肢者60%;发生于黏膜的黑色素瘤预后则更差。
4.年龄与性别一般认为女性病人明显好于男性,年龄轻者比年老者为好。
5.手术方式即肿瘤厚度与切除范围有关,厚度≤0.75mm,切除范围距肿瘤边缘2~3cm;>4mm者距离肿瘤边缘5cm范围的广泛切除。不符合规格的区域淋巴结清除术,常会促进肿瘤向全身播散,影响预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