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变病 > 患病症状

科普知识便秘要警惕,乱吃保健品,

导读

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症状或疾病,但它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一些患者为了解决便秘问题,乱吃保健品,致使“肠道变成黑色的了”,实际上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辅助药物,90%以上的慢性便秘患者可得到较好的疗效。

最近一篇文章横扫了各大头条和朋友圈,一位年轻的妈妈连续吃了三年保健品,大肠变成了“蛇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情况是这样的,今年31岁的张女士,未婚时就有便秘的毛病,总是好几天排一次;3年前生了孩子之后,便秘更加严重了,这使她苦不堪言。

她担心得了什么大病,医院做了结肠镜检查,结果,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

医生诊断是:功能性便秘。

建议她改善生活习惯,多喝水,多运动,必要时也可以暂时用一些泻药缓解。于是她就放心了,既然没什么严重疾病,不过就是个单纯的功能性便秘,吃点通便药就好了嘛!

3年前的肠镜报告:全结肠未见异常

恰好她有一个闺蜜,是做保健品推销的,据她宣传,这个产品能排毒养颜、排宿便、治疗各种便秘,反正好得不得了。在服用过后,起初还算有一定的作用,大便很顺畅。可几个月后效果就越来越差了,于是她开始加大剂量,但却越来越严重。后来,她又反复尝试了几种类似通便类产品,什么香丹清、麻仁丸等等。便秘却越来越重,原来2-3天还能有些便意,排出一些,可现在停药时5--6天才能有些排便,便意也越来越弱。不大剂量吃,根本无法排便。

就这样拖了3年,病症越来越严重了,同时还有食欲差、腹胀腹痛、脸上长痘痘......张女士害怕了,会不会是肠道里长出了癌?于是在不久前,医院,预约了肠镜。结果,镜下发现张女士的全结肠几乎都是这个样子:

蛇皮、豹纹状

黑得惨不忍睹

肠镜可见,其结肠已大范围发黑,黑色素呈条纹状、斑片状沉着在结肠黏膜上,纵横交织呈网格状,仿佛“豹纹”,又像蛇皮,看着着实吓人,被确诊为结肠黑变病。

什么是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就是黑色素沉淀的原因导致的非炎症性的肠道疾病,其本质是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大量脂褐素。

近年来的数据显示,女性多于男性,且多见于40岁左右,可能与这一年龄段女性追求减肥、“排毒、清肠”,大量服用某些所谓清肠通便药有关。

左为正常肠粘膜,右为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部分患者有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偶见水肿性结肠狭窄。较多伴发结肠癌、腺瘤和息肉。这也是需要重视的地方!

此前的文献和教科书都认为是一种可逆的良性病变,只要及时停用泻药,经有效调理,便秘症状改善,黏膜上沉着的色素会逐渐被消化、分解,多数停服泻药一年后,加上中药调理、饮食调理,黑变病都会改善甚至消失。但是如不及时处理,任其长期恶化,可能导致肠道增生息肉、腺瘤、结肠溃疡甚至癌变。我们就发现过一例黑变病伴发高级别瘤变的患者,见下图:

哪些原因会引起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无遗传性,至今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大多数医生认为与蒽醌类泻药有关。简单说蒽醌类药物就是泻药,药店里很常见,比如芦荟、大黄、番泻叶、决明子、虎杖等药材中都有;常见的中成药如麻仁丸,香丹青,牛黄解毒丸、三黄片等。绝大多数宣称无毒无害,养颜排毒的保健品,其实就是很便宜的泻药,统统以蒽醌类为主要成分。

结肠黑变病常见于两类人群:

一类是习惯性便秘患者;

一类是追求美容、减肥效果的女性,

他们中有九成是长期服用含有大黄、芦荟、番泻叶等成分的泻药或者减肥茶等减肥产品。这些成分会刺激肠道黏膜内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色素,沉着在肠道黏膜内,引起黏膜黑变。因此,泻药、减肥药、通便茶、排毒胶囊等,切忌滥服、久服。

其实宣称有排毒养颜功效的保健品,其实就是泻药,几乎都含有蒽醌类。可以说这些动辄销售额上千亿的坑爹的保健品、直销品是罪魁祸首。

什么是便秘?

根据不同病因,便秘一般分为器质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和药物引起的便秘。

1、器质性便秘: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肠道疾病如结肠肿瘤、巨结肠、直肠脱垂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帕金森病等都有可能导致便秘。

2、功能性便秘:由结肠传输和排便功能紊乱导致的便秘。

3、药物引起的便秘:抗抑郁、抗癫痫药物也会引起便秘。

便秘有可能引起肛肠疾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大脑功能。长期便秘会使人体新陈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肥胖、口臭、皮肤暗沉、长斑、毛发枯干等症状。

哪些因素容易引发便秘?

1、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过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如肉类、蛋类、油炸烧烤类等,胃肠道不堪重负,造成便秘。

2、缺乏运动:上班族长期久坐,缺少运动,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时间久了导致便秘。

3、长期精神紧张:加班、熬夜,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生活没有规律,久而久之导致便秘。

服用通便药物、保健品的“三要四不要”

三要

1、服用渗透性通便药要多喝水

渗透性通便药进入大肠以后,可以使肠道里的水分难以被肠壁吸收,从而保留肠内水分,润滑肠道,软化粪便,刺激肠子的蠕动,促进排便。渗透性通便药通常适合空腹吃,但要多喝水才能充分发挥药效。

2、服用容积性通便药也要多喝水

容积性通便药的作用是吸收肠道里的水分,使粪便的体积变大,质地变软。如果喝进去的水不够,粪便吸收的水分不足,大便还是很硬,还是会排便困难,所以一定要注意多喝水。此外,容积性通便药也是适宜空腹吃。

3、开塞露稀释使用能减轻腹痛

开塞露含有的甘油和山梨醇成分,对肠粘膜的刺激作用很强。如果直接将原液挤入,容易让病人发生肚子痛的情况。在使用开塞露的时候,可以稀释2~3倍再用,效果跟原液差不多,但可以有效减轻腹痛。

四不要

1、不要长期使用刺激性通便药

长期服用刺激性通便药容易引起耐药性和依赖性,而且还有较大副作用。大黄、番泻叶、芦荟、决明子含有蒽醌类化合物。临床上发现,有病人由于长期食用含有蒽醌成分的植物产品而出现了大肠黑变病。

2、遵医嘱不能过早停药

如果身体没有其他大问题,容积性通便药和渗透性通便药,这两类通便物大约要服用3~6个月(这种不是药物依赖)。有些病人一好转就停药,很大机会再次继续便秘。

3、不要长期使用开塞露

如果是很偶尔出现的急性便秘,使用开塞露是没问题的。但慢性便秘患者长期依赖开塞露来排便就不好了。开塞露含有甘油和山梨醇,对肠道有严重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使直肠失去便意,引起更严重的便秘。

4、有些人群不宜用渗透性通便药

渗透性通便药服用量大的时候会产生腹泻,特别是盐类通便药硫酸镁,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减退者和糖尿病不要擅自服用。老年人如服用这类药物要多加注意。

Tips

温馨提示:早期发现肠癌、胃癌,胃肠镜是金标准。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完全有时间发现它、制止它。医院胃肠镜室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ywih.com/hbzz/13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