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遭遇便秘的困扰?是否长期服用泻药来缓解症状?又或者,您是否曾接受过肠镜检查?如今,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电子肠镜技术的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行肠镜检查。然而,有些人在检查时发现自己的肠道呈现“黑色”,从而担忧自己可能罹患癌症。实际上,这往往是大肠黑变病的表现。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肠黑变病呢?简而言之,它是指大肠粘膜出现色素沉着,属于一种良性、非炎症性的病变。在肠镜下观察,患者的粘膜呈现棕色、褐色甚至黑色,并伴有颗粒样、网格样、豹纹样或蛇皮样花纹,且无法观察到血管纹理。此病主要影响结肠和直肠。正常肠粘膜的形态与大肠黑变病截然不同。在肠镜检查下,正常的肠粘膜呈现粉红色,光滑且富有弹性,血管纹理清晰可见。这些特征与大肠黑变病患者的肠道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在肠镜下观察到的粘膜则是棕色、褐色甚至黑色,并伴有各种异常花纹,血管纹理无法观察。
大肠黑变病的患者特征哪些人容易罹患大肠黑变病呢?主要分为两类人群。一类是滥用或长期使用泻药的人,特别是那些服用蒽醌类药物,如大黄、芦荟、番泻叶、决明子、何首乌、麻仁润肠丸等的患者。另一类患者则可能与摄入微量元素或矿物质有关,例如铁、镁、硅酸盐等。
大肠黑变病的治疗方法对于大肠黑变病的治疗,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通过饮食控制来改善肠道功能,如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同时多喝水和多运动,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情况。此外,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使用一些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以及胃肠道微生态制剂,同时停用含有色素的泻药,以减轻症状并促进恢复。
手术治疗对于因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等病症引发的结肠黑变病,通常需要采用手术治疗。若同时伴有结肠息肉或结肠腺瘤,则需在内镜下进行电切术。若诊断为结肠癌,则应进行结肠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