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越来越讲究,讲究干净卫生的生活习惯充斥着我们的日常。
但是有些习以为常的习惯,却是过度且不必要的。
稍不注意,不仅不能保证健康,反而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频繁抠肚脐来清洁挖鼻孔、抠肚脐、掏耳朵...堪称人生三大乐(恶)趣。
肚脐是脐带的遗迹,胎儿用肚脐的前端和抬盘相连,从中吸收营养,人一出生这些东西就不再需要了。
虽然肚脐没用了,但是和身体其他地方一样,在这个皮肤褶皱的小凹坑里,却容易积存肤垢。在这一小块区域,含有污垢的黑色东西就形成了脐屎。看到脏东西,我们总想动手清除为快于是有人就喜欢去抠肚脐来清洁。
但是随意抠肚脐会容易弄伤皮肤,有可能引起炎症。一旦恶化还可能化脓,细菌又可能侵入腹腔内重要的血管,还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
所以,在抠肚脐这个卫生习惯上,一定不要频繁抠过度抠。
2内裤袜子分开洗内裤和袜子能不能放在一起洗,这个问题的争议已经大到和“豆腐脑是咸的还是甜的好吃”、“粽子是吃甜的还是咸的”这几大世纪难题相比肩了。人们惧怕袜子和内裤一起洗,无非就是担心内裤和袜子上的细菌相互感染而已。不管是谁感染谁,总之对健康没有好处。
但其实,一个人被细菌感染,至少三个条件。
第一,细菌确实存在,而且达到了一定量;
第二,皮肤有破损,或者是直接进入到嘴里以及其他的部位;
第三,免疫力太低了。其中免疫力才是关键,一个人免疫力足够强,细菌进入到身体后,会被免疫力直接击破,并不会引起感染等问题。
也就是说,只要不是用手去随便抓,然后又没清洗,直接和食物接触,细菌感染等问题并不容易出现。
并且退一步讲,洗衣机的清洗已经可以让大部分日常接触身体的物料达到清洁无害的状态。
所以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说,如果你身体健康,免疫力正常,勤换裤袜,那么裤袜同洗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当然,有些情况,比如本身的皮肤或者私处有一些疾病症状,不清楚洗衣设备的清洁程度,家中有免疫力比较低的孩子,或者就是单纯的「洁癖」,那还是建议分开洗的。
3起床就叠被子你每天都要排出大量的汗液和废气,睡觉时也不例外。英国金斯顿大学研究显示,在一夜的睡眠中我们的身体会排出大量废气,如二氧化碳等。
与此同时,皮肤细胞也相应地会排泄出一些代谢产生的物体和皮屑,这些产物会吸附在被子上,而立刻叠被子不易使其散发。
正确的方法是,起床以后先把被子翻过来,摊晾10分再叠起来,有条件的时候,最好每周都把被子晾晒一次。
4洗澡搓泥过于频繁很多人在洗澡的时候沉迷于“搓泥”的举动,认为洗澡就是要搓出泥来才干净,某些极端分子甚至把自己的皮肤都搓红了,还不肯停手。
所谓的“泥”是皮角质层、油脂、汗液、微小灰尘等混合成的,每天都会产生,搓是搓不完的。
并且,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和脂质膜共同组成了我们皮肤的保护屏障,可以保护皮肤、预防过敏、防止皮肤感染,减少皮肤水分蒸发等。
而过度的搓澡会破坏保护层,让肌肤变敏感,甚至引起皮肤问题。
因此,洗澡并非每次都要搓的,并且搓得差不多就得了,对自己别太狠了!
5每天刷牙次数太多,太用力牙齿是由牙釉质覆盖的,功能是保护里面的牙本质以及牙髓,如果不正确的清洁牙齿,反而会造成牙釉质的破坏,无疑是本末倒置。
许多人认为,刷牙越用力,刷得越干净。特别是横着使劲刷牙,不仅对牙齿清洁效果差,且容易破坏牙釉质,日积月累,会引起牙龈炎、牙敏感、牙龈萎缩及口腔异味等一系列问题。
刷牙次数太多也不建议,实际上,一天刷牙不要多于两次。
那些牙珐琅质很薄的人和补过牙的人更是如此。如果你吸烟很凶,可以一天刷三次牙,不能再多了,牙膏所含的摩擦物质在刷牙过程中能磨掉珐琅质,使牙齿失去保护层,反为蛀牙创造条件。
6清宿便排肠毒很多广告会夸大“宿便”的危害。
比如宿便产生的毒素会直接影响肠胃消化系统,让人口臭,脸色发暗,长痘痘,甚至影响人的免疫力等等,于是很多人受影响,会经常清宿便排肠毒,动不动就喝个润肠茶,做个肠道spa,给肠道洗洗澡。
但其实,宿便本来就是一个伪科学概念。
我们吃下食物,依次经过胃、小肠、大肠、直肠,而这个过程本来就需要1-3天。这是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
而“毒素”更是子虚乌有,大肠只会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因此留在大肠里的便便只会被反复榨干水分。只要能正常排便,排便时也无困难,就不算问题,也不会影响健康。
值得警惕的反而是一些排“宿便”的保健品,长期服用会导致不可逆的肠神经损害和肌肉萎缩,还可能导致出现结肠黑变病。
●钟南山之后,他凭什么成为最红“新男神”?
●连烧4个月,5亿动物惨死,更悲痛的真相是......
●小心,你买的口罩可能是假的!
●疫情肆虐,冲在前面的女战士,请不要假装看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