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变病 > 疾病病因

原创泗县ldquo汴水晴波rd

泗县“汴水晴波”的传说

作者朱祥

泗县古称虹乡、泗州,著名的“虹乡八景”是泗州古代的八个景点,今天多已不复存在,但“汴水晴波”一直是泗县人的骄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隋唐大运河泗县段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汴水晴波渐渐重新焕发了绚丽的色彩。

汴水,又称汴河、通济渠,史料记载始于秦代,延绵几百公里,隋朝开挖从洛阳到扬州的隋唐大运河时就较好地利用了这一河段。从古至今,描写晴日里波光的诗文不少,如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江清月近人”,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半江瑟瑟半江红”,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和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但是他们要么描写得笼统,要么都着眼于“红”或“碧”字。传说中的“汴水晴波”并非一个“红”字所能概括得了的,而是在晴日里会幻化出七种色彩,非常艳丽迷人。那么这种彩色是如何形成的,后来又是如何消失的呢?这里也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

(一)锦鲤精幻化晴波黑鱼精闯入失色

汴河处于皖东北,两岸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百姓以农耕为生,但沿河两岸也有不少渔民,以捕鱼为生,他们早起开船,享受着汴河美丽的晨光,一天能捕获很多鱼,晚上归来时船儿划破水面,唱着渔歌,尽情享受捕捞的收获。可是令他们奇怪的是,到了隋大业年间,在大运河开挖成功后不久,往日晴波呈现的七彩颜色渐渐消失,鱼虾也越来越少了,往往早出晚归,一天下来船舱还是空空的,这让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们日子过得越来越窘迫,可又怎么也弄不清其中的缘故。

原来这汴河里住着一条鲤鱼,这不是一条寻常的鲤鱼,而是一条锦鲤,已经成精,它身上的鱼鳞呈七种颜色,非常光洁艳丽,哪怕在深水里也可以把太阳的光芒反射到水面上,这才有了“汴水晴波”这一奇异景象。自从汴河被改造成运河,河水更宽更深了,锦鲤生活得也更加自由舒适了,特别在傍晚时分,夕阳把余晖投在水面上,锦鲤会更加兴奋,它在水下嬉戏玩耍,更让河面幻化出七彩波光,不仅渔民可以享受这美好的景象,就连远近闻名的学者诗人,也会慕名来此欣赏美景,为“汴水晴波”题诗作赋。更让渔民欣喜的是,这条锦鲤心地善良,与渔民们相处和睦,有了它汴河水面一年四季风平浪静,往来船只安然无恙。

再说汴河以北几十公里外也有一条大河,里面也住着一条大鱼,也已经成精,却是条黑鱼精。黑鱼是掠食性动物,性格凶猛,专以其他杂鱼为食,日子久了,河里的鱼被它捕食迨尽。它听说南面的汴河已开挖成运河,河宽水深,鱼类十分丰富,就想到汴河里居住。它瞅准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驾雾来到汴河,这里果然各种鱼都有,于是露出凶相,张开大口,肆意捕食,吃饱喝足,竟然赖着不走了,要在此安家。

鲤鱼精看到自己的领地来了位不速之客,先是吃惊,后是生气,但看到对方是条黑鱼精,十分凶悍,于是主动去找它商议,希望它能哪来哪去,不要侵入自己的领地,打破自己平静生活,破坏了汴河的宁静与和谐。哪曾想黑鱼精不但不听,还蛮不讲理,逼迫鲤鱼精滚出汴河。开始它们双方恶语相加,后来变成打斗。每当它们打斗时,夕阳下的汴河水面上又出现了更加奇异的变化:一会风平浪静,一会波涛汹涌,一会呈现七彩颜色,给人美轮美奂的享受;一会又呈现青黑色,给人深不可测的恐惧。打来斗去,鲤鱼精终因身单力薄,败下阵来。

再说汴河北岸有一李姓渔民,年近五十,靠打鱼为生,与老伴一起过日子,膝下并无子女。这段时间感觉汴河水变化莫测,鱼也明显减少。为了多打点鱼,李老汉这天起得更早,可是到了傍晚回来时,船舱里除了几条小鱼,并没有多大收获。正当他把船系到河边的一棵大柳树上要回家时,突然看到浅水滩上有一条鲤鱼,还是彩色的,蜷缩在那里动弹不了。李老汉非常奇怪。

这时李老汉眼前蓦然呈现了当年捕鱼的一幕:自己多年前在汴河上捕鱼,就曾捕获过一条与此差不多大小的彩色鲤鱼,正当他惊喜之时,鲤鱼却流下了泪来。李老汉感觉非常奇怪,心想自己捕了半辈子的鱼,还没有见过鱼会流泪。但他毕竟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觉得这鲤鱼能长这么大,鱼鳞又有着这般鲜艳夺目的光泽,一定不是凡鱼,于是就把它放回了水里,今天怎么又见到了一条彩色鲤鱼呢?难道这就是当年捕到过的那一条?虽然自己今天没有收获,但好事做到底,我还是把它放了吧。于是李老汉把鲤鱼抱起,放入深水中。可是令他奇怪的是,这鲤鱼居然又游了回来,一样搁浅在滩上。李老汉又把它抱入水中,鲤鱼又游了回来,如此反复几次。罢罢罢,我本来想给你放生的,没想到你却游回这浅滩,我即使不要你,你也会干死在这里,不如把你带回家中吧。李老汉想到这里,就把鲤鱼放入篓中,背了回去。

妻子看老伴背着沉甸甸的鱼篓回来,还面带喜色,知道他今天收获一定不错,便急忙上前接下鱼篓,李老汉又把一天没有收获,回来系船时意外捕获一条鲤鱼的奇怪事说给妻子听,妻子听说这样的巧事,就往鱼篓里看看,果然是一条活蹦乱跳的七彩鲤鱼。就急忙把它放到水缸中,希望明天拿到鱼市能卖个好价。

(二)得女婴老汉添喜说媒人踏破门槛

夫妻二人早早吃过晚饭上床入睡,妻子睡梦中被孩子的哭声吵醒,就轻轻蹬了一下李老汉,老汉醒来问何事。妻子小声说:“你听,家里怎么会有小孩子哭?”李老汉开始以为自己的耳朵有问题,但仔细一听,果然是孩子的微弱啼哭。夫妻二人觉得奇怪,赶忙点上灯,下床循声找去,这声音竟然来自放鲤鱼的缸里,李老汉悄悄掀开缸盖,缸里哪还有什么鲤鱼,只见缸里坐着的却是一个女孩,大约四、五岁,长得面容清秀,十分惹人喜爱。李老汉夫妇完全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怕是老眼昏花看错了,就使劲揉了又揉,把灯靠近,确定是个孩子后,这才把她抱出缸来。夫妇俩激动得觉也不睡了,连忙把孩子包裹好,熬了些粥喂她,孩子这才停止哭泣。

第二天左邻右舍闻说李老汉家平白无故得了个孩子,都来观看,当看到是个女孩,两眼乌黑发亮,唇红齿白,一头黑发,更是夸个不够,纷纷称奇,说孩子将来一定是个美人坯子。奇怪归奇怪,夫妻二人得此女儿,也算是老来得子,自然视作掌上明珠,李老汉认为孩子是锦鲤变化来的,就给孩子起名锦霞。自从有了锦霞,家里也多了不少生机。李老汉每日打鱼早出晚归,更加起劲,卖鱼归来,总忘不了给孩子买些吃的穿的玩的,老伴更是悉心抚养照料,生怕有半点闪失。

就这样一晃十年过去了,锦霞也出落成了个亭亭玉立、水灵灵的大姑娘。锦霞每天待在阁楼上,一方面帮助母亲操持家务,一方面喜欢习字看书。但是令李老汉着急的是,锦霞自从来到家里,就没说过一句话,更别说叫爸爸妈妈了,与人交流,也是靠双手的摆动和那双会说话的水灵灵的大眼睛。虽然锦霞不能说话,但李老汉家有个女儿长得貌若天仙,却在汴河两岸无人不晓。女大当婚,媒人上门求亲也就络绎不绝,每当媒人上门,父母问她可愿意时,锦霞总是连连摆手予以回绝。这也成了李老汉夫妻俩一块心病。

再说汴河南岸有一大户人家,近来家中认了一名义子,年方十八,长得五大三粗,一幅凶相。小伙子主动让义父找来媒人,再让媒人直接带他到李老汉家相亲。小伙子与媒人来到李老汉家,趁人说话不注意间,偷偷溜到锦霞闺房里,嬉皮笑脸对锦霞说:“锦霞姑娘,别来无恙。”锦霞一看大吃一惊,这不正是抢了自己住所的黑鱼精吗。黑鱼精见锦霞还能认出自己,就说:“你若能答应我,我们俩还回到汴河里去,做个长久的恩爱夫妻,岂不更美!”锦霞此刻怒火中烧,气得两眼要出火,并不说话,心想:好你个黑泥鳅,真是欺人太甚,我已经投胎转世,你还不放过,看来你是不把我逼死不肯罢休了。于是扬起纤纤小手,照准黑鱼精脸上就是一巴掌,打得黑鱼精眼冒星花。外边正在说话的人听到楼上有动静,都上来观看,他们哪里知道小伙子与锦霞的前世恩怨,见到小伙子居然私自闯入锦霞闺房,都纷纷指责他,说他这是卑鄙行为,李老汉夫妻更是气得不得了,对着小伙子一顿臭骂。小伙子在媒人的带领下跑了回去。

这天李老汉卖鱼归来,吃午饭时说道:“今天满街的人都在传说知州府张贴的告示,说是大隋天子有令,让在一个月之内查出汴河不见了汴水晴波美景的原因。如果查不出原因,不但知州要受到处罚,就是汴河两岸的百姓也免不了一劫;如若查出原因,恢复汴水晴波胜景,还会大大奖励。”锦霞闻听此事,先是一愣,继而心中有数,暗自欢喜。

(三)结金兰相见恨晚为雪耻真情相诉

这天傍晚,乌云翻滚,下起了雨来。锦霞在阁楼上隔窗眺望,忽然看到楼前不远处的大树下,站着一名书生模样的青年,背着一只书箱。只见书生把书箱从背上拿下,抱在怀中,看得出来他是怕书箱淋到了雨。天黑了,雨还没有停,锦霞借着微弱的灯光,看到书生依然站在树下,冻得瑟瑟发抖。锦霞心生怜悯,拿着一把伞跑下阁楼,来到书生跟前,把伞递给书生。书生看到眼前女子,虽然衣着不像大家闺秀,但也举止落落大方,非常得体,又是雨中送伞,就非常感激地说:“多谢小姐!”锦霞用手指了指天上,意思是天在下雨,又指了指楼上,意思是请你上楼避避雨,书生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这可是求之不得的,便欣然跟着锦霞来到她的闺房。

书生进入锦霞闺房,立即被她的房间陈设吸引了。虽然锦霞不是大户人家小姐,但房间的每一样东西摆放得都那么得体,特别是文房四宝和桌上摆放的字迹未干的一行纤秀的红笺小字,更是让书生赞叹不已,小字写的是一支上联:汴水晴波浊。锦霞为书生倒上一杯水。书生刚说了一句“谢谢小姐”,这个十年来甚至连爸爸妈妈都未开口叫过的小姐说话了。她先是问先生何方人氏,姓啥名谁,又自我介绍一番。原来这书生不是别人,而是隋末唐初著名的大诗人张义,江苏常熟人氏,他这次是去长安赶考,特意绕道经过此地,为的就是一睹天下闻名的汴水晴波。不巧天降大雨,才暂避树下,本想等雨停了到城里找个旅店住上一宿,第二天继续赶路,哪曾想雨越下越大,这才被锦霞看到。张义问锦霞:“小姐桌上放了一支上联,‘汴水晴波浊’,小生闻听汴水晴波实属人间罕见美景,应该是光彩生辉,浮光跃金,怎么会浊呢?这‘浊’字倒让小生费解了。”锦霞听张义如此问她,不觉愁容顿起,流下一行泪来,张义感到小姐心中可能有什么难言之隐,自知失口,忙向锦霞赔礼,于是走到桌前,提笔对出锦霞的下联:“屏山夕照昏”,锦霞一看张义对出下联,以虹乡八景之屏山夕照来对,一浊一昏,如此工整,反映的不正是自己多年来郁积心底的愁绪吗,更对张义佩服之至。张义和锦霞在书房里谈古论今,二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书生爱锦霞长相俊俏,又有文采,锦霞慕书生满腹才学,年轻有为。虽然二人相见恨晚,但锦霞明确又果断地给张义说:“你我二人相见恨晚,愿结金兰之好,你比我大,我们就做个兄妹吧。”张义也非常满意,改口叫她锦霞妹妹。

再说李老汉夫妻刚刚睡下,朦胧中听到楼上锦霞房间有人说话,夫妻俩便悄悄起身来到楼上,从窗户外面向里看,里面除了锦霞,还有一名男子,李老汉在外有意咳嗽了一声,哪想到锦霞大大方方地走出来,把二老迎进屋内。她先是叫了声“爸爸、妈妈”。这一叫可把二老惊呆了,整整十年了,没有听她开过一次口,今天却叫爸妈了,对李老汉夫妻俩来讲,这可是喜从天降,他们俩乐得合不拢嘴,只顾点头“嗯”、“哦”。锦霞大大方方地把张义公子向二老做了介绍,并说他们已经兄妹相称了。李老汉夫妻看到家里来了个英俊潇洒的小青年,和锦霞又以兄妹相称,自然喜不自禁。李老汉让他们兄妹继续聊着,他和老伴回屋休息去了。

正当锦霞与张义聊得正欢时,锦霞起身,突然双膝跪在张义面前,张义大惊,忙问:“妹妹何至于此?”

锦霞说:“哥哥有所不知。妹妹根本就不属人类。我是汴河里的一条七彩鲤鱼精。一直住在汴河里好好的,哪曾想从北边来了一条黑鱼精,硬是霸占了妹妹的家。我被他打得遍体鳞伤,如果不跑,必然死于他手下。走投无路之下,我才化作孩子,被爸妈收养。如今我住在这里整整十年了,也该是我和那个黑鱼精作个了断的时候了。”于是把昨天听到当今皇上隋炀帝要知府查出汴水晴波浑浊不清的原因说给张义听,并说只有他才能助她一臂之力,为她一洗血仇,夺回汴河水殿龙宫。

张义闻听锦霞此言,更是觉得不可思议,眼前这个文弱秀气的女孩居然会是条鲤鱼精!但看她说得言辞恳切,也不由得不信了。张义急忙把锦霞搀起,说道:“妹妹有此大难,为兄自当帮忙。只是如何帮这个大忙,我却心中没底。”锦霞说:“到时我自有办法,哥哥只要事先依我的安排行事就好。”于是锦霞让张义第二天就去揭下告示,准备还汴水晴波一个清白。

(四)下扬州晴波不见揭告示欲报前仇

再说隋炀帝杨广当上皇帝后,不惜动用大量民工,耗费财力无限,开挖了一条史无前例的运河,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运河北起洛阳,南至江都,江都即今天的扬州,他主观上为了自己游玩便利,还能搜刮江南财富供皇室享用,客观上连接了南北通道,也为运河两岸航运灌溉和商业提供了方便。他打造龙船,组建浩浩荡荡的龙舟队,前后三次巡幸江都,后来也就被亲信大臣宇文化及缢死在那里。当他第一次下扬州时,走到汴河故道通济渠段,听说这里有一景“汴水晴波”千古闻名,还特意让龙舟队在此逗留了一天,意在尽情享受汴水晴波的美景。而那一次也确实使他过足了眼瘾,他与萧皇后赞不绝口。可是多年后当他又下扬州打此路过、怀着极大的兴致要再次欣赏汴水晴波的风采时,却不见了上次的盛况。于是他下令再住两天,可是即便日丽风和,也始终不见晴波再现,就命太监找来当地知州,询问原委,知州哪里说得清楚。于是隋炀帝勃然大怒,下道圣旨,让知州一个月内查出原因,否则严惩不贷。知州吓得连忙贴出告示,向汴河两岸百姓悬赏征求线索。

第二天锦霞让张义早早来到城里,大街小巷果然贴满了告示,张义近前揭下告示,兵士急忙围上询问,张义也不多说,只让兵士带他去见知州。泗州知州正在愁眉不展,听说有人揭了告示,喜出望外,急忙让师爷把张义领进书房谈话。可是当他看到这揭告示的是个小青年时,又不免有些扫兴。张义向老爷行礼后,分宾主坐定,师爷一旁笔录。

“先生看来年纪轻轻,敢问你知道汴水晴波浑浊之因?”知州看张义年轻,起初不敢相信,他认为只有两岸的老渔民才有可能知道原因。

“老爷,汴水晴波变浑,失去往日风采,原因我自然知道。”张义不慌不忙呷了口茶,继续道:“汴水晴波以往美不胜收,那是因为里面住着一条锦鲤,以其七彩锦鳞反射日光,投于波面,这才光彩变幻莫测。不曾想后来河里来了一条黑鱼精,赶走了锦鲤,吃掉了水中的鱼虾。黑鱼精浑身灰黑,又无锦鳞,再好的阳光也变幻不出奇妙的色彩来,这汴河水不变得黯淡无光才怪呢!”

老爷听张义如此一说,既觉得荒谬,又觉得在理,荒谬的是汴河虽然古老,河宽水深,但要说有什么鲤鱼精黑鱼精的这怎么可能。在理的是如果没有黑鱼精,以前汴水晴波美景怎么会一夜之间消失了呢?而眼前皇上圣旨催得正紧,限期查明原因,也只能病急乱投医,再看看眼前这个书生,也不像奸佞之徒,心想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吧。于是老爷问张义:“既以先生之言,那该如何是好?”

“小生只要老爷在三日内打造数百柄鱼叉,找来百名壮汉,鼓手若干,到时按我所说去做就行。”老爷说:“这个容易,我即刻命人准备就是。”

张义回到锦霞家,把揭告示和与知州所谈之事说给她听。锦霞说:“如此甚好!”

第二天晚上,锦霞来到李老汉房中,向李老汉夫妻行了跪拜大礼:“爸爸妈妈,是你们养了我十年,十年来二老对我疼爱有加,视如己出,如此恩情锦霞变牛变马都报答不了。只可惜我非人类,要趁官府下告示寻查之际报夺家之仇,还汴河两岸百姓一个完美的汴水晴波。我走之后,官府自会奖赏一笔钱,二老不能打鱼时也能平安度日,晚年不愁吃喝。”李老汉夫妻紧紧拉着锦霞的手,似有生离死别之感,泣不成声:“孩子,我和你妈妈其实从一见到你时就知道你非人类。只是我俩无儿无女,也顾不了这么多了,这才视你如己出,疼爱万分。哪知你有如此大仇,这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李老汉夫妻最后又说:“你如果能报得了仇,最好;报不了仇,还是回来家住吧,我们舍不得你啊!这里才是你永远的家,孩子。”

锦霞转身看看站在一旁的张义,对他说:“哥哥帮此大忙,妹妹十分感激,无以回报,锦霞的这块粉红丝巾是随身之物,就送给哥哥做个纪念,上面有我平时作的诗文,都以蝇头小楷抄写,哥哥只要在考前看看,必然保佑哥哥获取功名,成就一番事业。”说完从袖里掏出丝巾,双手递给张义,张义更是激动,双手颤抖着接住说:“妹妹放心,哥哥一定会尽力而为,不负妹妹苦心!”

锦霞说完,又向张义安排第二天行动:“明天我和那黑鱼精少不了一场厮杀。到时我下到水里,哥哥看到河水变黑,就是它把我打翻在下,哥哥可趁机让鱼叉手齐力投叉,定会把黑鱼精叉死。如果看到红波泛起,那就是妹妹在上,千万不可投叉。夺回汴河,恢复晴波,在此一举了。哥哥切记切记!”

(五)夺汴河两鱼争斗掷鱼叉误害锦鲤

第三天上午,知州早早在汴河的一座大石桥上布置停当。河水滔滔,浑浊不清,桥两头一字摆放若干战鼓,百余名健壮的鱼叉手个个手握锃亮鱼叉,严阵以待,如临大敌。百姓们听说此事,更是一传十十传百,都早早挤在汴河两岸十里隋堤上观看,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哪个不想一睹千古奇观。

正当大家焦急万分时,远处走来一群人,为首女子,上身穿锦缎短褂,下身着粉红长裤,外罩紫色短裙,头挽云髻,上插碧玉金簪,粉面红霞,娥眉柳叶,走起路来虽然婀娜多姿,但却透出一股凛然正气,给人可以压倒一切之感。两岸百姓都知道李老汉有个女儿貌美至极,但哪想到会貌美到如此程度,这哪里是什么鲤鱼精,分明是嫦娥下凡,女娲转世。

只见锦霞来到桥上,站立栏杆边,河风吹动着她的衣襟,她俯瞰波涛,双眉紧锁。两岸百姓有催促的,直叫“快跳”、“快跳”,也有惋惜的,又叫“莫跳”、“莫跳”。知州一声令下,顿时鞭炮齐鸣,鼓声响起,声震八方。只见锦霞纵身一跃,跳入水中。

片刻之间,汴河水沸腾了,有翻江倒海之势,水面一会波光潋滟,五彩缤纷,一会又黯然失色,深不可测。岸上百姓跟着变幻莫测的汴河水一起沸腾了,呼喊声震天动地。如此反复,约摸过了半个时辰,水面终于恢复了平静,变成黑色了。老爷一声令下:“投叉!”待命多时的彪形大汉用尽全力一齐投掷鱼叉,顿时水面泛起大大小小的黑色泡泡,如炸了锅一般,正是鱼叉叉中了黑鱼精。两岸百姓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投!快投!”

正当鱼叉手投掷得起劲时,突然河水变成了彩色,这应该是锦鲤翻上来了,老爷急忙把手一举,高喊:“停!”可是鱼叉手们如战场上的士兵,早已杀红了眼,再加上鼓声喧天,还有两岸百姓的喊叫,哪里听得见命令。突然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只见又泛起了红色的泡泡,张义看到这种情况,立即上前阻止鱼叉手投掷,可惜为时已晚,锦鲤就这样也被杀死了。

两岸百姓瞪大了眼,一时都屏住了呼吸。又过了半个时辰,水面上漂浮起两条大鱼,一黑一彩,不用说,这就是黑鱼精和锦鲤精。大家急忙给打捞上来,黑鱼精因为让汴水晴波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大家自然对它十分憎恨,有些胆大的拿来刀子,割下一块块肉来回家熬鱼汤喝。李老汉夫妻和张义抱着锦鲤嚎啕大哭,撕心裂肺,哭得大家都跟着流泪,哭声回荡汴河两岸,久久不散。

知州老爷眼看锦鲤也被误杀了,觉得实在可惜,同时又担心汴水晴波不能恢复往日色彩,皇上可能还会追究,但是此刻也无可奈何了,只得命令手下把黑鱼精埋在汴水南岸,锦鲤由李老汉和张义自行择地掩埋。李老汉把锦鲤抱回家中,以丧女之礼隆重葬在汴河北岸。如今汴河北岸还有一片红土地,汴河南岸有一片黑土地,当地人传说这就是当年分别埋葬两条鱼精的地方。

(六)进考场金榜题名祭义妹汴河还色

埋葬锦霞之后,张义含泪告别李老汉夫妇,日夜兼程前往京城长安赶考,幸好没有耽误考试日期。第二天就要考试了,张义匆匆找了家旅店住下,晚上独坐灯前,回想起在汴水河畔的经历,恍然如梦,依然为自己的这段奇遇唏嘘不已,也无心看书,就从袖中拿出锦霞送他的丝巾,果然看到丝巾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蝇头小字。张义凑近灯光细看,顿觉眼前一亮,丝巾上面有诗有文,诗词韵律工整,内涵丰富,文章条理清晰,纵横捭阖,张义从未见过如此佳作,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越读感觉越美,不时拍案叫绝,和他同住一室的考生都被他吵醒了几次,讥笑他平时不努力,急时抱佛脚。张义哪管这些,只顾欣赏,不觉鸡叫五更。

天亮后,张义草草吃了早饭,便和其他考生一同走向考场,连日来风尘仆仆地赶路,又加上一宿没合眼,觉得昏昏沉沉。走入考场,拿到考卷,惊讶地发现题目都似曾相识,仔细想想,这不都是昨天晚上读过的吗?于是头脑立即清醒大半,扶卷蘸墨,一挥而就,提前半个时辰就交了卷子。

张义回到旅店,剩下的就是和考生一起苦等发榜日期了,他时常把锦霞的丝巾拿出来观看,睹物思人,对这个妹妹更加怀念,感觉她简直就是女中的伟丈夫,但她毕竟已死,于是只能以诗寄情,写了大量优美的谴怀诗词来。

这天张义在旅店里,忽然听到外面锣鼓喧天,店主跌跌撞撞闯了进来,连声说:“中了中了,张书生,名列榜首!”张义虽然欣喜万分,但又很快平静下来,他知道他能中头名,也在情理之中,这都是锦霞的功劳,没有她赠予的丝巾相助,自己即使能中,也未必中得了头名。这时报喜的也走到店前,个个对张义连连拱手作揖,别的考生无论中与不中,也都来向张义祝贺,整个旅店热闹非凡,沉浸在一片喜气之中。张义从箱中拿出碎银,分给报喜人作为喜钱,久久人才散去。后张义又被钦点头名状元,皇上恩准让他回家省亲,此时的张义再也不像来时那样孤单了,而是前呼后拥,一行人沿大运河乘船顺流而下,昼行夜宿,这一日不觉又来到泗州境内,张义对自己高中之事心知肚明,特意让船停下,他要祭奠自己的义妹锦霞。先是来到李老汉家,拜见了李老汉夫妇,送上礼物,又在二老的陪同下来到锦霞坟前,但见眼前一抔红土,在夕阳的余晖映照下甚是荒凉,不觉捶胸痛哭,李老汉夫妇也跟着哭泣,哭完后,李老汉这才搀扶起张义。

张义告别李老汉夫妻后,没有直接回到船上,而是来到了当时锦霞跳下去的那座石桥上,此时尽管夕阳西下,晴空万里,但是汴河水面上依然笼罩一层灰蒙蒙的烟雾。看着悠悠东去的汴水,张义不禁又悲从中来,回想锦霞与黑鱼精打斗的场面,遗憾自己没有提前阻止这场两败俱伤的打斗,更恨自己在他们打斗时没有让鱼叉手及时停止投掷,以至于害了锦霞。悲恸之余,张义口占一绝:

汴水缠绵不自休,悠悠堤柳曳行舟。

古来衣锦多神采,谁解还乡满面愁。

张义吟罢,更加伤心,就又从袖中拿出那方丝巾,动情地说:“锦霞妹妹啊,就让这方丝巾回到汴河里吧,它是你一腔心血凝结的信物,我要让它永远留在汴河里,成为这人世间的永恒!”边说边用力把丝巾抛向水面,丝巾随着微风在河面上飘舞,越飘越远,半天才落入水中。哪曾想,那落入水中的粉红丝巾,立马融化水中,染红了整个河面,在夕阳的余晖下,河面一片彤红,如一块红玛瑙。张义哪里知道,这方红丝巾可是锦霞从自己身上剪下的一块鳍制作成的。张义看到汴水晴波恢复了部分色彩,转悲为喜,这才回到船上,下令开船。船开动的瞬间,张义站立船尾,举目西望远处红得让人心醉的浓酽酽的波光,任晚风撩起衣带,他似乎看到了他的锦霞妹妹真的复活了,她一会出现在水面上,如凌波仙子,翩翩起舞,一会又化作一条鱼,潜入水下嬉戏玩耍,无拘无束,汴水晴波依然荡漾着迷人的七彩。或许等他省亲归来,还会回到这里,以汴河为邻,与锦霞为伴,写出更多歌颂汴水晴波的优美诗章来。如今的汴河水,虽然已经没有了七彩变幻的神奇,但是它一千多年来静静地流淌在古老的泗州大地上,成为见证泗县悠久历史的活化石。

今人感慨之余,也作有一首《汴水晴波》藏头诗为证:

汴河千里漫悠悠,水上繁华几度秋。

晴日垂杨牵景处,波光潋滟唱渔舟。

(年8月16日于丹鹤斋)

摄影:傲霜菊儿

摄影:吴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ywih.com/jbby/13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