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贵为一国天子,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城”,集权力和财富为一身,享受着无数人艳羡的荣华富贵,养尊处优,后宫嫔妃三千。
我们只要看史书或者历史电视剧,也看到古代臣子与百姓都高呼“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实际上,这一种万岁的呼喊,也是皇帝对自己长寿的希翼。真实的情境,就是这些位高权重的皇帝大多数寿命都很短。
根据历史学家统计,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帝秦始皇嬴政到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国一共诞生位皇帝。这位皇帝平均寿命仅有40岁,其中位皇帝的寿命不超过60岁。活得最久的是清高宗乾隆,享年89岁,命最短的是汉殇帝刘隆,年仅2岁,这两人寿命一平均差不多45岁,都属于个别例子。
虽然古代中国皇帝平均寿命才40岁,初一看也不低。可是,大家要知道,现在历史学家在计算古代人口平均寿命时候,也会加上刚出生就死亡的孩子。有人口学家估计,如果出去刚出生夭折的婴儿死亡率,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五十七岁,这样也可以看到古代皇帝平均寿命也不高。
现在,我们看看各个朝代皇帝的寿命
一秦汉时候皇帝的寿命如秦朝第一任皇帝秦始皇嬴政,年龄50岁。西汉第一任皇帝汉高祖刘邦,62岁。汉惠帝刘盈23岁、汉文帝刘恒46岁、汉景帝刘启48岁,汉武帝刘彻70岁……现在,小编就把西汉与东汉皇帝寿命统计如以下表格:
在表格中可以统计,秦汉时候封建帝王的平均寿命是35岁,尤其是在东汉时候,很多都是2岁、3岁就夭折的小皇帝。所以,东汉时候皇帝平均寿命是40岁。从历史上资料可以总结,东汉时候都是外戚专政与宫廷斗争严重,这也使皇帝很多年轻时候就夭折,皇帝成为外戚、大臣、宦官等各大派系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从西汉东汉皇帝寿命来看,可以总结,越是到王朝统治末期,皇帝的寿命就很短。这主要是王朝统治末期,一般都是国家积重难返,内忧外患,皇帝无力驾驭国家,寿命自然就很短。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在大分裂,即使是西晋统一了中国,也是短期。这一段时期,皇帝寿命如下:
在魏晋南北朝时候,皇帝平均寿命似乎高于秦汉时候,但平均寿命还是三十多岁。从东晋皇帝平均寿命短暂,可以推测由于贵州门阀专权,导致皇帝更替频繁。
三五胡十六国在南北朝时期,北朝处在五胡十六国阶段,这一段时期很多是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北方,皇帝平均寿命如下:
这里皇帝统计也令人吃惊,在五胡乱华战乱时候的皇帝,平均寿命竟然达到了44。为什么在战乱生存中的皇帝平均寿命会长过和平年代呢?可能在乱世中的皇帝,都是经过战场厮打中活下来的将军,一般都是富有经验年龄大的人,才能在优胜劣汰的战乱中当皇帝成就霸业,自然寿命就长过和平年代权力接班的皇帝。
四南北朝时代皇帝南北朝时候,也不是一个太平盛世。如在南方的南朝,由于权贵世族大家族当权,皇帝很多都是傀儡。如在南朝时候特点是后面登基的皇帝一个比一个短命,不是被权臣发动政变谋杀而死,就是被北方强大的政权南下灭国而死。皇帝寿命如下表:
北朝皇帝的寿命如下表:
可以看到,北朝皇帝的寿命都是非常低,乃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最低的,平均年龄才25岁。可以想象,北朝比十六国时候政局还乱。主要是北朝时候都是被世族大家族如关陇集团操控国家政权,如果皇帝不与世族大家组共治天下,就会把灭掉。所以,由于权臣当政,北魏政坛混乱,皇帝容易被谋杀,隋炀帝杨坚就是在这一种环境中浑水摸鱼登基当皇帝,并且统一南方成立霸业。
五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在隋唐五代十国时候,由于经过大分裂基础上的大一统,和平局面也使皇帝寿命比以前延长。
六两宋辽金西夏时期两宋时期,由于实施重商政策,经济比较繁华,再加上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寿命也自然延长了,皇帝的平均寿命也再创新到了一个高度,平均寿命达到48岁。除了北宋与南宋快灭亡时候的末代皇帝,其他皇帝也不怎么短命:
七元明清时期分析元明清时期皇帝的寿命,也与朝代生存环境有关。如元朝时候是蒙古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统治,权力皇位斗争激烈,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九岁。明朝虽然也是一个大一统快三百年的封建王朝,处在和平年代。但是,明朝皇帝由于私生活太乱,不注重养生保健,再加上抵御北方的蒙古与女真少数民族,忧患太多,自然长寿皇帝没多少个。
清朝皇帝注重养生保健,自然比较长寿,平均年龄达到了53岁。
根据中国封建历史上各个时期皇帝平均寿命演变的规律,可以总结中国古代皇帝大多数虽然能享受荣华富贵,大多数寿命却不长的原因:
第一荣华富贵折磨而死古代皇帝贵为天子,能够享受普通人难以希翼的荣华富贵。但是,就这些荣华富贵也容易使皇帝夭折。
如同现代人生活条件太好,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容易患上高血压、糖尿病一类的肥胖病,古代皇帝由于享受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养尊处优生活,整天大鱼大肉,肥甘厚味,自然容易患上“膏梁子疾”。
比较典型是南北朝时候南朝的宋明帝刘彧,在27岁时候登基,也是生理黄金期。可是,由于吃得过好,暴饮暴食,少运动,脂肪过多,身体就过于肥胖,身体也是非常差。
如《宋书》记载刘彧经常喜欢食用鱼肠、鱼腩经过盐与蜜渍制作成的酱,可以饮食非常精致。刘彧也可以一次吃好几升烤肉,烤猪肉一次能食用二百快,食量大得非常令人吃惊。即使患上重病,刘彧也能一口气吃下好几升食物。
如刘彧的死亡,就是最多一次吃食物到了嗓子眼,几乎要断气。好在身边的侍从给他下酒缓解了症状。但是,由于吃肉太多胃消化不了,只能是腹胀厉害。为了缓解腹胀,刘彧只能不听地吃米酒,一顿食三升。这样,由于暴饮暴食,刘彧就这样去世了,年仅34岁。
根据历史学家统治,在古代三百多位皇帝中,有人是死于病死。在病死的疾病中,脑血管疾病是高发疾病之一。两宋尤其是北宋皇帝的死亡原因很多是高血压引发的脑血管疾病。如清朝第一帝清太宗皇太极,就是一个体型超级肥胖的胖皇帝。《清史稿》记载,皇太极中年发福,由于身体笨重,行动非常缓慢。朝鲜史书记载,皇太极是死于肥胖导致的中风、高血压等病。
又比如两宋时候,如北宋皇帝死因大多数也是因为高血压引发的脑血管疾病,在北宋九位皇帝中,真宗、仁宗、英宗、神宗都患有脑血管疾病。
所以,荣华富贵使得这些皇帝患上现代人经常患上的肥胖病,就是这些肥胖病使得皇帝很难继续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只能撒手人寰归西。
二饮酒过度致死一些医学家认为,现代很多人在发家致富之后,生活放纵,经常酗酒,自然也使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招致重病或者减损寿命。
一些古代皇帝患上身体疾病最终病死的重要原因,也是饮酒过度。古代的社交场合,也如现代社交一样,皇帝在礼仪、社交和联络臣下感情时候,需要举办宴席,在宴席上不免要饮酒,皇帝由于饮酒过度也容易患上疾病或者身亡。
东汉皇帝很多都是白天狂饮大醉,这也使酒精的毒害深入到骨髓之中,夜晚纵欲过多造成耗损精血与元气,造成一个个皇帝都是体弱多病,生下皇子也是过早夭折短命。即使存活的皇帝,也重复着父皇饮酒好色纵欲无度的生活方式,病弱者世世代代相传,个个都很短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东汉时候一共有14个皇帝,除了五个死于幼儿或者少年时期,其余九个成年皇帝,活到40岁以上一共有三个,其余六个皇帝都是英年早逝或者短命皇帝。
三近亲结婚造成古代皇帝平均寿命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因不好。开国皇帝为什么长寿,除了都是年龄大经验丰富的人去开疆拓土,经常带兵打仗锻炼身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国皇帝的妻子都是自己的结发妻子,确保后代基因的多样性,避免近亲结婚的危害。
但是,当皇帝登基之后,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为了巩固权力与皇位,就选择让子女与朝廷中的权臣,尤其是皇后的娘家人国戚结为联姻,这样结婚伴侣都是亲戚,必然造成近亲结婚。近亲结婚各种隐形不良基因的累加,导致皇子出生就患有疾病,最终英年夭折。
四皇帝工作太累现在古装影视剧,为了突出古代皇帝贵为天子的高贵,自然把皇帝描绘得非常任性,每天到处去吃、到处去玩,看见喜欢的姑娘就直接招纳到入后宫,无论大事小事,只要动动嘴就有太监大臣等帮解决。
可是,这一切都是电视剧的桥段!古代中国是中央集权制,皇帝贵为一国之主,全国大事小事,全国的吃喝拉撒的事情都是由皇帝一个人去解决,由皇帝一个人去负责,这样必然加大了皇帝的工作压力。
如古代皇帝每天都要审阅全国各个地方官员递交的奏折,解决全国各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某个地方的饥荒、某个地方的杀人案、某个地方的兴修水利等等。而且,这些活儿都不能交给文武百官去解决,否则会导致大权旁落,权臣位极人臣。皇帝也担心交国家大事由大臣去处理,这些大臣在背后偷奸耍滑或者捅刀子,让自己江山皇位不保。
如皇帝在看文武百官递交的奏折时候,看的都是很仔细,理解奏折中汇报有几分真假,这样才不会被大臣利用与控制,不被权臣当傻子耍,这样也必然加剧了皇帝工作的负荷。
所以,古代皇帝每天都要把上朝批奏折,亲自把国家大事都要过一遍,然后与群臣商讨解决国家大事的办法。如现在就以清朝皇帝的作息表为例子,可以看到古代皇帝多么辛苦:
如公认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也是雍正皇帝,45岁登基,58岁去世,在位就是十三年。
很多历史学家也怀疑雍正是被累死的。目前雍正现存汉文奏折有3.5万多件,满文奏折有6千多件,加起来有4.2万件左右。根据史料记载,雍正皇帝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只有4个小时,累计批阅奏折的字数就多达多万字。这一千多万字,假如用键盘打都得打好多年。可是在清朝时候,雍正可是用毛笔一个一个字手写的,硬是手写了一千多万字,可谓是非常辛苦。
雍正皇帝没有像《甄嬛传》描绘的那样,整天把时间耗在后宫,光手里的奏折就没时间处理了。早上先干活,吃过早饭还要干活,午休过了还得干活,然后晚上很多时间都在批阅奏折,一天平均才睡四个小时。
可以看到,皇帝这一份工作的辛苦,也的确超过了现代人的上班工作负荷。由于工作太辛苦,也造成很多皇帝都是过劳死。如秦始皇与雍正,都是忽然离开人世,可能都是过劳死。因此,这也给我们现代人提示,注意工作与休息的互相结合,劳逸结合才能达到工作的最佳效果。
五古代皇帝压力过大,容易患上精神病古代皇帝这一份职业虽然风光,但“有一得必有一失”,古代皇帝贵为一个帝国的统治者,本身地位就是九五一尊。由于皇位的尊贵,只有一个,想当皇帝的人却无数,很多人贪恋皇帝权力的宝座,想谋权篡位。
所以,古代皇帝这一份职业压力是非常大的。皇帝贵为天子,可是只要坐在皇位龙椅的一天,脑子神经都是绷得紧紧的,经常担惊受怕,防备权臣架空自己或者谋权篡位。或者是害怕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或者害怕地方军阀造反或者农民起义造反。
皇帝身边的太监、妻子、父亲、兄弟、母亲,甚至孩子(皇子)都是想篡夺皇位的敌人,自然很难享受亲情、友情、爱情的滋润。有些人贪恋皇帝的权力,拼命巴结皇帝,求得一生荣华富贵。但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被全天下人看在眼里,一个举动不做好,都会遭来天下人唾骂,甚至不小心也丢失掉祖辈打下的江山,被后人骂为亡国之君。
皇帝没有足够的谋略与手段,是很难坐稳皇位的,没有手段甚至连自己也很难保护。很多人当皇帝之后,整个人都变为心狠手辣了。对待反对自己的人都是杀无忌,平日保持威严的模样,让一切人都敬畏自己,与自己保持距离,不肯轻易相信别人。
皇帝在这一种精神紧绷与缺乏朋友进行情感交流的情况下,是很容易患上精神疾病的。如根据二十四史记载皇帝的本纪部分记载,有四分之一的皇帝患有人格异常或者精神分裂的症状。
如明朝末代皇帝明光宗朱由检在位期间,面临国家内忧外患的烂摊子,朝廷动荡不安,每天睡眠时间是不足两个小时。不到二十岁,朱由检也是头发尽白,眼角都布满了鱼尾纹。当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后,朱由检无法面对亡国的现实,自杀身亡,结束了年仅35岁的生命。
如北魏时候的道武帝拓跋珪,经常为国事操劳,据史书记载他经常会自言自语一个晚上。有时在深更半夜也会大吼大叫。在精神疾病长期的困扰下,拓跋珪在39岁就离开人世。
因此,精神压力也是导致古代皇帝短命的重要原因。
六贪恋女色而死古代皇帝享受天下最好的生活条件,很多男人想当皇帝不仅是为了权利,更是为了享受美色与深不见底的后宫。
古代皇帝都是后宫嫔妃如云,佳丽太多。有些人比喻古代皇帝是三千佳丽,但娶更多妃子的皇帝也有。皇帝为了能对后宫佳丽三千都能雨露均沾且不偏心,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古代皇帝是非常注重传宗接代,也不得不整日与妃子沾雨露,再加上一些皇帝不懂节制,自然是使身体吃不消,最终过早离开人生。
如根据宋朝史书记载,35岁的宋度宗赵禥后宫嫔妃多多。曾有如此记载,说如果赵禥翻了谁的妃子牌子,那个妃子就要在第二天早上去谢恩,会有主管太监详细记录,结果隔三差五就有好几位妃子一起去谢恩,最高纪录是30多位妃子一起去谢恩与雨露,这样必然折寿。
由于雨露均沾,宋度宗赵禥在登基四年后,就突然病逝了,享年35岁,说不好就是身体严重透支了。
相比之下,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那一方面能力不行,养精蓄锐活到了八十岁,也算是因祸得福。
七服用丹药身亡古代皇帝死亡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药物中毒,如在古代病亡的位皇帝之中,中毒就占死因之首。自秦汉时期,许多帝王为了追求长生,希望通过服食丹药达到长寿的愿望。
古代皇帝都希望自己万岁无疆,渴望自己长生不老,永远不朽。如秦始皇派徐福寻找长寿的灵丹妙药,汉武帝也重用方士,这也使许多后世的皇帝都会寻找一些专门炼制药丸的方士,都听信方士的话,寻求长生不老的丹药,更加喜欢与研究丹药的方士在一起研究长生不老的药方。
但这些丹药很多都是含有制毒的物质,大多是一个大红丸子吃下来,这些丸子虽然不能致人于死地,却会降低免疫力,积累各种毒素,引发各种疾病,造成很多服用丹药的皇帝渐渐身亡而死。
如东晋哀帝司马丕迷恋服食丹药,渴望能够长生不老,渐渐对药物也产生依赖的心理。如在兴宁二年(公元前年)三月,司马丕一次性服用了过多的丹药,身体也出现了中毒反应,药物毒性发作,身体机能出现严重受损,一年后离开人世,年仅二十五岁。
又如在唐朝二十一位皇帝之中,至少有十一位皇帝迷恋丹药,其中唐太宗、唐穆宗。唐武宗都是服用所谓的长生药,中毒身亡而死。如明朝皇帝有不少热衷服食丹药,除了追求更长的寿命之外,也是为了治疗疾病。但这些药通常达不到治疗效果,也损害身体健康。明成祖朱棣由于服食“灵济宫符药”,由于该药性多热,服用之后多暴怒,造成听力下降。
可以看到,古代皇帝这一门职业虽然表面风光,但是风险多多、压力山大、危险系数高,也是一门容易折寿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