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变病 > 疾病病因

腰椎滑脱孕产妇恢复的三大重点之一

腰椎滑脱手法治疗(夏世宏)

腰椎滑脱是指因椎体间连接异常发生的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简单地说腰椎滑脱是指一个椎体在另一椎体上向前或向后移位。

年比利时产科医师Herbiniaux首先描述腰5椎体在骶椎上向前滑移,年Kilian将此症命名为腰椎滑脱症。现如今腰椎滑脱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孕妇属高发人群)一腰椎滑脱的原因

腰椎滑脱主要是由于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引发的。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主要有5种情况。(1)先天发育不良:由于骶骨上部或腰5椎弓缺损,从而缺乏足够的力量阻止椎体前移的倾

向,使其向前滑脱。有遗传性,有报告父母与子女同患腰椎椎体滑脱的病例。

(2)关节突的峡部异常引发滑脱:峡部异常可有峡部疲劳骨折,峡部急性骨折;及峡部的延长。

(3)退行性变:由于长时间腰椎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小关节发生磨损。退行性改变,使之呈现特殊形态,关节突变得水平而逐渐发生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3倍。多见于腰4,其次为腰5。

(4)创伤性:创伤引起椎弓、小关节峡部等骨折,由于椎体前后结构的连续性破坏,发生滑脱。(5)病理性骨折:由于全身局部病变累及椎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稳定性丧失发生椎体滑脱。

总之,除先天性滑脱外,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腰椎滑脱主要是由于外伤和劳损引起。先天性滑脱占33%,峡部裂引发滑脱占15%,最多见的是退行性滑脱。手法治疗主要是针对退行性滑脱。二腰椎滑脱的临床症状

大多数腰椎滑脱没有症状。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滑脱类型、腰椎稳定情况,滑脱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通行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患者可有腰骶部疼痛,酸胀感可向大腿后方或整个大腿放散。腰椎稳定性较差时疼痛有如下特点:休息时意识到疼痛和下肢僵硬感,活动后可稍缓解,长时间站立,蹲起活动后疼痛加重,再休息后又缓解。伴椎管狭窄时可有下肢疼痛、各种运动感觉障碍,肌肉僵硬,皮肤刺痛、麻木等。有时出现间歇性跛行。伴椎间盘突出时,神经牵引征阳性。峡部崩裂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下可有腰背痛和下肢痛,腰部过伸时可加重或诱发疼痛。合并椎间盘突出时可出现根性痛。

三体征

体征可表现为腰椎前凸增大,病椎处棘突压痛等。

四腰椎滑脱的X线表现

X线平片对腰椎骨滑脱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十分重要。采用侧位,左右斜位及动力性X线片是必要的。侧位片可了解是否有滑脱的程度,斜位片清晰显示峡部病变,动力性拍片即腰部过伸屈位拍片可判断出腰椎不稳定的程度。断层拍片、CT对峡部病变的诊断率较高,CT可明确有无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椎管造影,核磁等检查可根据需要选用。

五腰椎滑脱的诊断

(1)长期反复下腰痛,站立或弯腰时疼痛加重,卧床减轻,部分病人出现坐骨神经痛,少数严重者有下肢肌力减弱,肌萎缩,痛觉减退,二便失禁等。(2)腰部后伸活动受限,腰椎前增大,患椎棘突压痛。(3)根据上述症状体征,怀疑为本病时,拍腰椎侧、斜位X光片,可明确诊断,有的需做CT,核磁检查,来明确是否合并椎管狭窄及椎间盘突出症等并发症

六腰椎滑脱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如果有腰痛和腿部的不适,在休息后通常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保守治疗包括卧床2-3天,禁止增加腰部负重的活动,如提重物、弯腰等,结合理疗如红外、热疗,口服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此外,还可以配带腰围、支具,由专业的矫形师为你测量或用石膏取模,然后根据模型制作一个非常贴身的支具,配带后能减轻腰部的负担,缓解症状。

目前普遍认为牵引是保守治疗腰椎滑脱的主要手段之一,认为通过牵引可拉伸腰椎间隙,使之产生负压和中心回吸作用,有利于滑脱腰椎的回位、组织的回纳及改善椎盘小关节及软组织的位置关系。目前主要有以下牵引方法:(a)自身悬吊牵引(b)腰椎骨盆牵引

2药物注射法椎管内封闭和腰椎间孔,神经根的注射治疗也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急性疼痛期的一种常用方法。

3手术治疗:

对保守治疗无效、严重滑脱、X线片证实滑脱进展及伴发持续性神经根压迫症及椎管狭窄者可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大致分二类:其一是经后方入路用特定的器械将滑脱椎体复位、固定,同时行脊髓、神经根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其二是经前路行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4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是腰椎滑脱的非手术治疗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I°一Ⅱ°腰椎向前滑脱(滑移)而无椎弓根崩裂者。以下介绍几种整复手法以供参考。

(1)拉腿压掴推骶法:

使用于腰5前滑脱,或腰骶角过大者。患者俯卧床沿,术者站在患者左侧,面朝患者,左掌根置于患者腰骶部,手指头朝患者足根方向,肘要伸直。术者右手握患者左小腿远端,把其膝屈曲,术者右膝屈曲,置于患者左腿掴窝处。术者将患者左小腿向上拉,右膝把其掴窝部下压,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术者左手突然下推,其方向由后向前,兼带由上向下,此手法可重复2一3次。

(2)压髋膝托骶法:

适用于腰5前滑脱,或腰骶角过大。患者仰卧,双手手指交叉,置于颈后方,两腿弯曲,双膝靠拢,尽量贴近腹部。术者站于患者右侧,面对患者,左手掌及前臂压在患者两膝之上,术者上腹部压在自己左前臂背侧,右手从患者两脚之间穿过,手掌置于患者骶部。术者的右手掌将患者骶椎尽量往上拉托,使患者腰骶部屈曲,而术者左手及腹部下压于患者双膝,术者双手用力,如此重复2一3次,可矫正前滑脱的腰椎及腰椎前凸。

(3)仰卧冲压法

适用于腰4、腰5滑脱。患者仰卧,双手叠压在上腹处,腰骶部垫一薄枕,屈膝屈髋。术者站于一侧,嘱患者吸气后停顿,术者用胸部压在患者双膝处,用适当力量冲压向患者腹部2~3次,

(4)仰卧压腹冲压法

适用于腰3、腰4滑脱身体较瘦弱者。患者仰卧,臀部垫薄枕,曲髋曲膝。术者站一侧一手用手掌根按压在患者脐下部约腰3、腰4椎体前方,另一手扶压在患者双膝处,用身体力量推膝压腹。做2~3次。

(5)俯卧冲压法

患者俯卧,在腹部相当于向前滑脱椎体处,垫一枕头(约5~px高),术者站于患者一侧,双手叠按在向前滑脱椎体的下一椎体腰骶处,在患者呼气末时,以适当的力量向下冲压2~3下。

5术后注意事项

1卧床休息3周左右

2双膝屈曲,或膝下垫被褥。侧卧时上身应整体转动,不能扭麻花,膝关节屈曲不能伸直。

3练习不到翁动作

4用腰围固定1~2个月

5以上方法适用于I°一Ⅱ°腰椎向前滑脱(滑移)而无椎弓根崩裂者

6若腰椎滑脱超过Ⅲ°以上,则多有椎弓根崩裂,宜行手术矫正,复位往往是徒劳的,且易造成骨折部位新的损伤,当属禁忌。

6腰椎滑脱的预防

(1)减少腰部过度旋转,蹲起等活动,减少腰部过度负重。这样可减少腰椎小关节的过度劳损、退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生。(2)减轻体重,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体重过重增加了腰椎的负担及劳损,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增加了腰椎在骶骨上向前滑脱的趋势。

(3)加强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腰背肌肉的强劲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拮抗腰椎向前滑脱的趋势。腰背肌肉的锻炼可用下列两种方法。其一是俯卧位,两上肢呈外展状、抬头、抬胸、上肢离开床面,同时双下肢亦伸直向后抬起呈飞燕状。其二是仰卧位,两膝屈曲,双足踩于床面,吸气时挺胸挺腰,使臀部离开床面,呼气复原。









































奥运人物蔡泽林敢与教练叫板的曲靖认
小小创客浪漫玫瑰花的折法教程nbs



转载请注明:http://www.cywih.com/jbby/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