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变病 > 疾病病因

便秘的诊断与治疗

便秘是由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症状。流行病调查证实,便秘与性别、年龄、饮食、职业、遗传、文化程度、家庭收人、地理分布、居住区域,以及种族、性格等多种因素有关。便秘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它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其背后常隐藏着非常复杂的病因,决不能掉以轻心。流行病学调查说明便秘作为一个极普通而又复杂的问题,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今天,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便秘的发病率为2%一3.7%,根据这个率计算,我国至少有2.4千万一4.4千万人患有便秘。

首先要明确,便秘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一般指排便不规则、次数少、排便困难、不适或疼痛。由于引起便秘的疾病的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症状。便秘这一症状,除了因某些疾病和药物并发的便秘外,一般情况下便秘是肠道功能性改变所致。功能性便秘虽然给病人带来较多的痛苦,但不影响病人的生命。对便秘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也有利于便秘的治疗。

正常人的排便习惯有明显的不同,90%的人排便次数在每天3次到3天1次之间,其中60%每天1次,30%每天2一3次,每2一3天1次者为10%。排出的大便应软而长,便如柱,可盘曲2—3圈以上。如果太稀则不成形;大便太干结则排便不顺利,甚至于如羊粪状,均为不正常。

便秘指排便过程不顺利,包括以下三方面;

(1)大便太少、太硬,排出困难。

(2)排便困难,伴有一些特殊的症状、如长期用力排便、直肠肛门坠胀、便不尽感或者需用手法帮助排便。

(3)7天内排便少于2一3次。

便秘对人体的危害

便秘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与许多疾病发生发展也是相关的。长期便秘可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轻则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则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1.胃肠功能紊乱便秘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和加重肛门直肠疾病,如直肠炎、肛裂、痔疮等,上述疾病又加重粪便在直结肠的潴留,形成恶性循环。粪便在直肠内长时间的潴留,过量的有害物质吸收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而致食欲不振、腹部胀满、暖气、口苦、肛门排气多等现象。

2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工作中常发现,便秘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甚至粹死。目前研究表明因便秘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3.对大脑功能的影响长期的便秘可影响大脑的功能,代谢产物长时间停留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部分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干扰大脑功能,突出表现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等。

4.便秘与结肠癌的关系临床研究发现,便秘病人结肠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4倍多,原因是便秘使排泄物在结肠停留时间过长,粪便内的致癌物质长时间作用于结肠所致。因此,防止便秘既可以减少脑出血等急症的发生,也可预防结肠癌。

便秘的病因

1。不良的饮食习惯

(1)饮入食物中含纤维素少、(2)运动量少、(3)人为的抑制便意、(4)滥用泻药。

2.精神因素

3.内分泌紊乱

4.直结肠病变

便秘的检查

1.排粪造影排粪造影是将糊状钡剂注人受检者直肠内,在X线电视系统下观察肛管、直肠在静息相和排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通过测量肛直角、会阴下降、耻骨直肠肌压迹等参数变化,结合动态的形态变化,能确诊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盆底痉挛综合征和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2.结肠传输试验结肠传输试验就是客观地反映结肠内容物推进的速度,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肠道传输减慢而引起的便秘。结肠传输功能测定的方法很多,包括应用染料、钡剂、放射性同位素以及不透X线标志物等。其中不透X线标志物法操作简单.、价廉,临床应用较广泛。通常采用20粒标志物装人胶囊。口服胶囊后,每24h拍摄腹部平片1张,直至第5天,或80%的标记物排出为止。一般工常人的80%标记物排出时间在72h以内。检查前应注意:从检查前3d直到检查结束期间,禁止用任何影响胃肠道运动的药物,如泻剂或止泻剂,禁止灌肠或开塞露协助排便,以免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3.盆底肌电图主要用来了解肛门内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功能,区分肌肉功能的异常是神经原性损害、肌原性损害还是混合性损害。

4.电子纤维结肠镜虽然不能直接对便秘作出诊断,但其重要的价值在于排除大肠器质性疾病。因为便秘毕竟是一种良性的、多数属于功能性的疾病,在对便秘作出任何诊断和治疗之前,必须排除大肠肿瘤等器质性疾病。

分类

出口梗阻型便秘包含直肠内脱垂、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直肠孤立性溃疡综合征

慢传输性便秘

大肠黑变病

治疗

保守治疗

1.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治疗和预防各种便秘的基础方法,包括多饮水、多进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一般要求每天的饮水量在ml每天以.上。食物纤维素在各种植物性食物中的含量高低不同,以菌藻类、芝麻、豆类等含量最高。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首先应放弃已有的不良习惯,如:人为抑制便意,排便时看书导、玩手机致排便时间过长,过度用力排便等。在此基础上,利用正常的排便条件反射排便,如在早晨起床后结肠产生集团运动,可将粪便推入直肠引起便意(称为起立反射),故每天晨起后排便1次最好。但每人的排便习惯不一,也有人在餐后排便(利用胃结肠反射)。

3.运动疗法排便需提高腹内压,主要依靠隔肌、腹肌的力量。所以经常进行深呼吸运动,增强腹肌的力量,有利于粪便的排出,特别对于某些老年人,这一点非常关键。另外,体力活动可刺激结肠蠕动,加快肠内容物的推进,有利于排便。对于某些出口梗阻性便秘病人,长期坚持做胸膝位提肛锻炼有利于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增强其协调运动性,可以大大减轻症状,甚至治愈,特别是直肠内脱垂等。

4.药物治疗对于较严重的便秘病人,可酌情应用泻剂。但必须明确各类泻剂的特点,切忌滥用,否则可对结肠壁内神经元产生持久的损害。常用的泻剂包括以下几类:

(1)高渗性泻剂:常见的有硫酸镁、硫酸钠、甘露醇等,其共同的特点是口服后难以吸收,在肠内形成很高的渗透压,使水分滞留于肠腔内,使食糜容积增大,机械性刺激肠道蠕动而促进排便。该类泻剂主要应用于急性便秘或手术前、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服用后需多饮水以防脱水。严禁应用于肠道有器质性狭窄的病人,以防急性肠梗阻。

(2)刺激性泻剂:有时被称为接触性泻剂。常见的有大黄、酚酞(果导片)、番泻叶、蓖麻油、双醋酚汀、波希鼠李皮等。主要机制是刺激肠壁内神经元导致肠蠕动增加,使肠内容物迅速向远段推进。这类泻剂长期应用可降低肠壁的敏感性,造成肠壁内神经元的损害,所以不宜久用。

(3)润滑性泻剂:常见的润滑性泻剂包括石蜡油、香油、甘油等。这类油剂口服不被吸收,而且可以妨碍水分的吸收,对肠壁和粪便起单纯润滑作用,服用后可随大便排出体外。这类泻剂对顽固性便秘、粪便干结、排出无力的老年体弱者最为适宜,可长期服用。如果每晚睡前服石蜡油20ml,第2天起床可排便,且有利于养成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但长期应用可使脂溶性维生素如A、D、E、K的吸收减少,造成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4)灌肠及其他通便方法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直接注人直肠、结肠,刺激结肠直肠蠕动引起排便的方法。主要应用于急性便秘和重症病人的对症处理。一般用生理盐水或l%肥皂水灌肠导泻,温度控制在39一40℃为宜;对于大便嵌塞者可用‘“一二三”灌肠液,即: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水90ml。除灌肠外,开塞露法、肥皂条通便法也是简便易行的方法。

手术治疗

一些结肠慢传输的可以采用全结肠切除术,而出口梗阻性便秘可采用硬化剂注射、直肠粘膜套扎等手术方法。

医院肛肠科

-

咨询









































拉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cywih.com/jbby/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