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良,汉族,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车管科科员,年退役后进入卫生系统从事院前急救工作,致力于应急保障、车辆管理等工作,具备较强的实战能力。曾参加汶川抗震救灾,湖北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转运等工作。
当疫情爆发的时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伍老兵、一名急救工作者,王东良首先考虑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如何为国家献上自己一份微薄之力。2月4日接到奔赴武汉一线指令,当天没有时间回家,一直跟随中心领导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召开的援鄂急救转运相关会议,完成会议保障任务后,他及时准备赴鄂车辆的维护工作和物资。为不影响第二天驾驶车辆就在单位和衣而卧仅仅休息几个小时。2月5日早晨王东良同志作为河南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首车驾驶员导航带领车队奔赴湖北武汉参与医疗急救转运工作。到达武汉后,王东良同志担任起了救护车的管理工作,包括车辆的停放、消杀、维护等。由于疫情的需要,河南医疗急救转运队征用武汉急救中心的17辆新负压救护车,王东良同志带领队员逐车培训,迅速掌握车辆性能,车辆出现故障时,他依靠自己积累的经验及时排除解决医疗舱电压、负压等诸多问题。年2月15日上午,武汉下起了雨,下午天气由雨转为了雪,雪越下越大,气温骤降,这对于转运队来说,急救车是否能随时出发是决定转运工作的关键,随着气温的下降,为确保柴油车能正常行驶,需要为柴油车加注抗凝剂,王东良同志身先士卒,带领转运队队员冒雪为每一台车加注抗凝剂,等工作结束,他的鞋已经湿透,裤子已经湿了半截。随队的保障车在一次出任务回来后,空调风扇出现了故障,观察了一个小时仍然在转,如果不及时排除故障,不但电瓶受损,而且车辆也无法使用,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可能是行车电脑出现了故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维修,故障终于排除。摄影师和驾驶员好像没有什么联系,但是为了记录好抗“疫”战斗的每一个细节,他主动担任起了摄影师的角色。为了拍到一线的画面,他要求随队到转运一线进行拍摄,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是最难受的事情,但是为了拍摄全程真实的画面,每次出任务他第一个穿,最后一个脱,全程记录车队从出发、接诊、过床、转运、交接,比医护人员承担更大的暴露风险,单次任务5个多小时下来他浑身湿透,等他从消洗间出来的时候,全身已经像水洗过一样。可他很激动地说大家真的很辛苦,很努力的都在用心对待每次转运任务。很想为每位队员记录下每个精彩工作的瞬间。作为一名资深驾驶员,他多次加入转运战位。转运时需要穿上防护服,戴上两层口罩,两双手套。他每次出诊都是准确无误做好个人防护。到达出诊现场见到病人,没有任何胆怯。他总是协助医生做好患者的过床、搬运、上车,最后关好医疗舱车门。安全平稳的将患者送到目的地。每次转运他都急患者所急,主动承担联系患者、大厅、医院之间的沟通工作,力争快速安全的转送患者。前期为了节约防护服,他经常长时间穿防护服连续执行任务,“换车不换人”更是常态,他承受了比其他队员更大的艰辛,然而他却在想怎么能多跑几趟,能及时快速地让更多病人早一点住上院得到有效的治疗早日康复,早点结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次转运结束脱下了穿数小时的防护服,他变成了“落汤鸡”全身湿透。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转运过程中的苦与累。然而他认为他们真的就是像队长说的那样就是来吃苦的,就是来打硬(赢)仗的。王东良的爱人也是郑州院前急救系统的一名急诊护士,在他来武汉之前,还在哺乳期的爱医院要求到一线去。他决定来到战“疫”一线后,他的爱人告诉他:去吧!你放心,我在家会照顾好一切,你去了安心工作就行,这是我们全家的光荣,也是我们这个小家为抗击疫情做的一点贡献。
作为一名党员,他把冲锋在前作为他的义务和责任。在武汉抗疫期间,他像一颗螺丝钉,那里需要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默默无闻、只讲付出、不计回报,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一名共党员的风采风貌。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