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一书中,有写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意思是,人体的五个脏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果其中一个脏器生病了,那么其他脏器也会出现问题。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虽然在胃,但病根不一定在胃,而多与心、肝、脾、肺、肾息息相关。所以,治疗慢性胃炎,要疏肝达肺、通心脉、补脾益肾。其实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很常见,它产生的原因也很多,比如,饮食习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在中医学上,萎缩性胃炎被归为“胃痞”的范畴,
治疗方法,按照五脏相通,论治调理,效果很不错。下面,我们结合一个案例来具体说说。有位姓肖的患者,男,51岁,间断性胃胀2年多,最近有加重的趋势,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医生开了一些药,服用一段时间,发现效果不太理想,又找中医开了一些中药,中西医结合着治疗,症状有所改善,但一停药症状又会加重。于是,多番打听之下,患者找到我这里,继续接受治疗。经四诊合参之后,得知:症状:胃胀,胃凉,嗳气,失眠多梦,口干口苦,易醒,入睡难,食欲不振,脾气易怒。舌象:舌红、苔黄脉象:脉弦涩诊断:胃痞-肝气郁滞治疗原则:通滞散郁、化瘀通络。于是,开出以下组方:柴胡、香附、佛手、预知子、石菖蒲、合欢花、郁金、百合、紫苏叶、丹参、赤芍、蒲公英、浙贝母、砂仁、冬凌草、藤梨根、当归、姜黄、莪术。并嘱咐患者,用药期间,要注意饮食和调节情绪。二诊,患者表示胃胀、胃凉、食欲不振、口苦口干的症状有所减轻,但睡眠、情绪依旧不太好,于是我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基础方之上加了酸枣仁、连翘,让患者继续服用。三诊,失眠症状、情绪易怒有所好转,但稍微饮食不当,又会出现胃胀的情况,于是我又在上方基础上,稍作加减,继续让其服用。四诊,以上症状都已消失,为了巩固疗效,用上面的方子再服用一段时间。回头再看基础方:理气通滞:用柴胡、香附、预知子、砂仁、当归、莪术、姜黄、浙贝母。解郁散瘀:用郁金、赤芍、冬凌草、紫苏叶。解毒通络:用百合、石菖蒲、蒲公英。气血兼顾:用佛手、合欢花、丹参、藤梨根。理气通滞,可以疏肝达肺;解郁散瘀,可以通心脉;解毒通络、气血兼顾,可以补脾益肾。所以,整个方子五脏都调理到了,自然胃的问题也解决了。但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因人而异,而且病情往往是复杂多变的,所以建议在专业大夫辨证之后,再选择用药。最后,祝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cywih.com/jbzd/1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