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变病 > 疾病诊断

说好的排毒,肠子咋变黑了

近些年,随着各种保健品的上市,一些减肥功效的胶囊更是受到了亲睐,这不,张女士就是这类产品的追随者。

盲目信神药,痘去便秘来

张女士说,大概2年前,听朋友介绍,有种排毒清肠的药物能减肥养颜,爱美她便买来尝试,起初效果不错,连脸上的痘痘都少了,欣喜之余,她也是不断推荐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使用这款“神药”,自己更是坚持一天不落的服用,一晃就坚持了2年。

可是,近半年来,便秘、腹胀、排便困难的情况开始困扰张女士,不仅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连家庭生活也战火不断。医院的消化科就诊,肠镜检查发现:直肠上端与乙状结肠处,看到其结肠粘膜散在的色素沉着,病理检查提示结肠黑变病。这下困扰了半年的便秘病根竟是与她朝夕相处得“排毒”胶囊。

说好的养颜排毒呢?

一些排毒保健品,包括养颜排毒胶囊等之所以能快速“排毒”,是因为保健品基本都含有蒽醌类泻药。另外中药类有大黄、番泻叶、决明子等都含有蒽醌类成分。这些蒽醌类物质泻下作用及刺激性都很强,能使大肠急剧收缩用量,多时可发生腹痛和盆腔充血。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可致肝硬化和电解质代谢紊乱,是导致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并且该成分具有肝毒性和肾毒性。

结肠黑变病是消化道黑变病的一种,指结肠出现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结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呈棕褐色或黑色。简单地说,就是很多强泻剂中含有的色素长期沉积在结肠黏膜上形成的。专家表示,持续八周以上服用就有可能。

肠子会变黑,会不会得肿瘤呢?

很多人是被变黑的肠子给吓到了,但其实肠子变黑不是最可怕的,主要是滥用泻剂对于肠功能和肠动力的损害,这些是不可逆的。一般在停药6个月以上,肠道色素可逐渐消失。目前尚未有研究证明结肠变黑病和肠癌有直接的关系,也并不能简单地说这就是癌前病变。但是结肠黑变病患者易伴发息肉。

还得从“宿便”谈起

宿便这个说法可谓“耳熟能详”,只要一天没去厕所,许多人就开始担心宿便的问题。因为在一些广告宣传上,宿便可以引发痘痘问题、带来口腔异味,让你小腹变大,甚至可能增加肠癌的风险。而这一切的原理,就是因为“宿便停留在肠道内,被肠道再吸收,导致毒素进入人体循环,结果祸及全身”。

“宿便”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因为教科书上并没有找到对它的定义,只有“便秘”的相关概念。其实这个名词是所谓的减肥产品杜撰出来的,只是为了达到广告营销的目的。

就“宿便”的本质而言,它其实没有那么毒,因为其本质就是食物残渣即粪便,其营养成分和一些有毒成分其实已经在小肠被吸收殆尽,“排毒”功能其实是靠肝脏和肾脏实现的,大部分代谢废物也是随着尿液而非粪便排出体外,因此每天定时大便固然是好事,但偶尔隔一两天没有大便也不必惊慌失措,要知道,医学上广泛认同的便秘定义为:每周排便不超过2次;至少有的时间出现排便硬少、或排便困难、或排便不畅;并常有直肠胀感、长期用力排便、排便不完全感、腹胀腹痛等一系列症候群。

同样,“排毒”也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噱头,在食物、药物和体内新陈代谢产物中,的确含有毒素,只要肝功能正常,这些毒素可以经过体内的化学反应转化成可以排泄的物质,经肾脏、尿道排出体外,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毒素不会危害健康,正常的人不必特意去“排毒”。要减轻肝、肾的负担,应该从减少毒素的摄入入手,例如不要滥用药物,包括“排毒”药物。

那么如何缓解便秘呢?

第一,有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排便习惯。

平时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在早餐后如厕,因为这一时段结肠推进动作较为活跃,易于排便,所以无论您有无便意,到时都应坚持如厕,形成排便生物钟反馈;平时有便意就要及时如厕,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要看报或做其他的事情。

第二,在饮食上要注意摄取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吸附肠腔水分从而增加粪便容量,刺激结肠,增强动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有麦麸或糙米、蔬菜如芹菜、韭菜等,含果胶丰富的水果如香蕉等(注意:未熟的香蕉含鞣酸反会加重便秘)。增加饮水量以加强对结肠的刺激。另外,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水,睡前顺时针按摩腹部,也都可以促进肠蠕动,有助于排便。

第三,要增加运动量。

因此早上起来可以散步、慢跑、做体操,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可在办公室里多做半蹲动作,也可以锻炼腹肌张力,弥补运动不足。

第四,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偶尔的一次便秘不要有心理负担。

第五,对于部分慢性便秘者短时间的药物辅助治疗是必须的。

这样有助于正常排便反射的重建。但是对于较顽固的便秘,应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检查分析引起便秘的原因,根据便秘的轻重和类型,采用综合治疗。

来源:中华医学科普方健









































白癜风会治疗好吗
白癜风早期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cywih.com/jbzd/5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