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变病 > 预防方法

日兰宇野仁松经典访谈录上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07858.html

应部分宇野鱼友的要求,对这篇访谈录重新做了梳理,原文由torobao在8,9年前初次翻译。文章前段有点冗长可以略过不看,主要讲日兰历史以及宇野仁松对协会的一些个人看法,后段描述了传统的宇野饲育方法,以及宇野兰寿和其他种类兰寿的区别,体现了一代宗师对宇野兰寿及养鱼的深刻认识。原文中把兜巾翻译为头巾,把目先翻译成口先,把刺尾翻译成差尾等等不专业的做法,一并做了修改。文中提到黑色兰寿和高背兰寿都是返祖现象,也值得国寿饲养者做些反思吧。文章比较长,没有时间的朋友可以收藏起来慢慢看。

对谈者:宇野仁松

采访者:寺崎吉彦

寺崎:请老师谈谈自己吧。

宇野:我第一次接触的是神户的兰寿。神户市三宫车站附近的穴门开了家金鱼店,那里有卖兰寿的。有一天,我父亲说给我买了一尾美丽可爱又很有趣的金鱼,那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条兰寿,也是我兰寿人生的开始。

寺崎:老师当时多大年纪?

宇野:那是明治四十三,四年间的事。

寺崎:那我得问问老师是哪一年出生的。

宇野:我是明治三十二年生人。那条金鱼当年没繁殖。第二年我听说京都那里有兰寿,就去了一趟,(把鱼)带回了家,那是我第一次开始繁殖金鱼。已经是六十多年快七十年前的事了。

寺崎:那时侯您住在神户,而不是京都吧?

宇野:啊,就是住在这里。做我们这一行的大都是在神户,生意上的事情都在这里处理。

寺崎:除了兰寿以外,老师有没有养其它的动物?

宇野:我们家非常喜欢动物,连养的鸟都是像野生的那种奇妙的鸟。家里总是养着好几种小动物。

寺崎:饲养兰寿的起因就是您刚才说的......

宇野:当时我(看到兰寿)吓了一跳,怎么(这金鱼)像鸡蛋似的.....那时侯在京都没有一家金鱼店能分出兰寿的雌雄,那种情况下......我还是把话题转移到金鳞会吧。京都有个叫北晶会的诗歌会,那里的老师每个月两次从东京到京都来教导会员,那个人特别喜欢观鱼会的鱼,后来我入会后才发现他其实也是观鱼会的会员。那位老师把黑仔带到了京都。因为东京有协会,所以京都也成立了金鳞会,转年我就接到了入会的邀请。那时候不只处理协会杂事的人手不够,更缺少的是照顾金鱼的人,协会会员都是一些接近退休年龄的老人。这就是金鳞会的开始,是大正二年的事情。

寺崎:那么金鳞会是关西历史最久的协会吗?

宇野:第二年又成立了金兰会。在那之前有个金圣会,是大阪鱼商们的联合会,好像只有五,六名会员。锦鲤之类的什么奇怪的金鱼都有。金鱼的协会中最古老的是京都的金圣会。松井老师所纪录的排行榜上关西历史最久的协会是金圣会。那个协会曾经有关西兰寿,就是所谓的大阪兰寿。

寺崎:老师对大阪兰寿......

宇野:我没出过手。金圣会是分成大阪兰寿,关东兰寿,狮子头和其它各种金鱼的四个部门。那时开始每年我都繁殖金鱼。

寺崎:老师一直饲养东京系统的兰寿吗?

宇野:是啊。东京有两三位兰寿繁殖者,下次有机会的话我想和大家说说关于他们的事迹。他们创造了明治时代的兰寿。我最想说的就是他们的故事。现在的人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了。他们在东京的观鱼会在籍了很多年,都是些老人。那是战前的事,四十多年前他们还活着,他们把兰寿改良进步了很多。可现在东京的那些家伙连他们的名字都不记得了。这些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寺崎:不不,您尽管说吧,离题多远都没关系。

宇野:我简单的说吧。浅草的石川家住在三丁目,遭遇了两次战争已经被烧毁得没留下任何痕迹,在附近的一丁目住着一位名叫铃木德次的人,他把兰寿有秩序的进行了科学化提纯进化。他家附近有个卖石头的叫石文。还有个大西文次朗,这个人倒不是对金鱼进化有贡献,而是把协会的秩序整理得有条有理。我认为东京的人应该记住这两个人。以后有机会的话我再详细的说吧。一说到铃木老师的事情话就长了,因为是关于研究的嘛。

寺崎:现在的人对这些人物一无所知,请您利用今天这个机会给大家说说吧。

宇野:铃木老师以前是研究鸡的遗传的,有钱又有闲,是浅草第一的大地主。研究鸡的遗传时,迷上了石川的鱼,就改成研究金鱼了。他对金鱼做了有秩序有条理的研究,那时侯他那里的鱼的鱼鳞的排列,头部的发育,鱼的存留率和别人完全不同,比石川的鱼还要好。我对他的鱼非常着迷,每次去东京我只带他的鱼回来。有一阵子因为他的鱼的系统我家最多,还有人从东京跑过来和我要鱼呢。铃木老师做鱼就是这么少而精,到种鱼的时候能留下个五,六条就算多的了。

寺崎:那时侯的鱼也是像现在的龙头这样的类型吧。

宇野:完全不同。那时侯东京到处都是那种叫兜巾的,就是把狮子头的背鳍拿掉,尾巴缩小那样的鱼。石川声称“原本都是我们家的金鱼”,其实铃木家才是近代金鱼的创始者,他家的金鱼到哪里都买不到的。不过也的确是从石川的金鱼改良过来的。虽然石川还是认为自己的鱼比较好,可是人气确实渐渐的开始转移(到铃木先生)了。我那时不在乎别的,就只是去铃木家。

寺崎:老师的鱼有没有铃木先生鱼的影子呢?

宇野:是有几分的。我在那里觉悟到的形体,认识到了什么才是最好的兰寿形体。石文把观鱼会治理的很好,就像现在大阪的伊藤先生那样。他为协会鞠躬尽瘁,直到逝世为止。虽然他自己也养金鱼,不过算不上是改良的好鱼。

寺崎:铃木先生鱼的鱼鳞也是现在这样细密的吗?

宇野:鱼鳞是细密的。在那之后过了一阵子,我们刚刚把金鱼作得有点模样的时候出现了尾岛先生这个人。这个人不是像铃木老师那样做科学研究,而是一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追求好鱼。

寺崎:尾岛先生有多少年的历史?

宇野: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尾岛先生来的东京,当时我也不认识他。

寺崎:这是战前的事。

宇野:他现在还健在。十年前,因为生病中气不足,被医生制止工作了。

寺崎:那是昭和十年左右的事吧。尾岛先生的鱼......

宇野:我听说他的时候是昭和十年,尾岛先生的鱼不如铃木老师那样统一。他很讲究鱼尾部的韵味,总是有韵味的鱼,鱼的韵味什么的非常罗嗦。不过他的确把鱼的尾部改良了很多。

寺崎:尾岛先生的全盛时期是什么时候呢?

宇野:还是他晚年时候的鱼好。

寺崎:那么是终战后了?

宇野:是战争结束后。东京的人做事不像关西人那么大张旗鼓。

寺崎:我听说因为战争兰寿都几乎灭绝了?

宇野:好像是曾经没有了,我不太清楚。这是石川让大家这么说的,所以大家也才一直这么说。战争结束的转年,不对,是隔了一年后了,有人到我家来讨金鱼和道具,说自己连做捞网的材料都没有了,要我赠送一些给他。他从我这里带走了九尾鱼。这就是石川的第二代的开始。不过听尾岛先生说好像当时东京郊外有人有豆兰寿。

寺崎:现在的人对战前的状况都不太了解,您能不能.....

宇野:和刚才说的差不多。当时只有我一个人让金鱼疏开(避难),那时在鸟取县有个叫尾崎的人,我觉得他那里比较安全,就寄养了十多尾鱼在他那里。我也曾考虑寄存在郡山那里的,不过郡山是金鱼店,我怕鱼被卖掉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把金鱼寄养在丸龟的酱油店里,名字我不记得了,是常来家里作客的人。这样我留下的种鱼只剩下的原来三分之一了。结果鸟取县又是震灾又是战灾的,而且尾崎先生这个人也被柱子砸中后背死去了。丸龟那里后来因为有空袭警报,就把鱼又疏散到别的地方去了,到后来鱼也没回来,不了了之了。

寺崎:所以只有留在老师身边的鱼....

宇野:只有在我家的才存活下来。那个时期,我留下了不影响自己繁殖数目的种鱼,给了石川九尾鱼。也就是这样的规模,那时鱼不像现在这么多。

寺崎:战争前和现在兰寿饲养方法有没有什么不同点?

宇野:饲育方法非常不一样。现在都讲究把鱼往大了养,用传统的方法是养不成大鱼的。

寺崎:战前是怎样的?

宇野:铃木先生的饲养方法与众不同。他把一整片竹帘割成四片搭在鱼池上,把四片帘子全都这样(搭上)。竹帘不是会漏雨吗,为了减少漏雨时就搭成屋顶形,日照好的时候把南边的两片拿走,日照不好的时候拿走南边的一片和后面的两片。鱼池的水特别的凉,可是产下的鱼苗却都很好。后来我看遍了市面上的金鱼才明白,这样养的鱼体色不好。不过鱼倒是不会生病,这方法曾经很流行。在石川、大西他们家的鱼池,四片帘子是紧紧卷起来的,是这样放的。这样影子很少,我观察后觉得这样养的鱼体色好。关于金鱼的质量嘛,我必须好好说说。那时兰寿大都是兜巾这个种类,尾部要美观,背弧要深。身体却像和金式那样偏长,头部不容易发头,而且还有几分之一的机率完全不发头。绝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可以说铃木老师之外的金鱼全都是这样的。后来因为战乱兰寿几乎都灭绝了。金鱼因为战争而完全改变了。

寺崎:终战后的鱼就是像龙头那样的.....

宇野:有幅度,头平坦,有目先。大家都知道兜巾的头是从上往下俯着长的,不是直着下去的,由于骨骼的构造,是这样向下削下去的,腰部线条是这样滑下去,头也是这样往下去的,并不是很华丽的鱼。因为间口不宽,现在这样的兜巾一条也找不到了。如果哪里的协会有的话我想买一条回家,我经常去各个协会找兜巾。现在好像有人又要玩兜巾了。我们那个时代曾认为金鱼的胴要偏长,尾部要是这样的才好,是经过铃木老师改良后,我的鱼才成了现在这样,可以说是一半大小兜巾的金鱼吧。

寺崎:所谓的兜巾是要到亲鱼时才能发出来的吧。

宇野:停止发育时兜巾才出来。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发出来,就是这么的不稳定。什么是兜巾参见兰寿头型图解。

寺崎:这么说当岁鱼绝大多数都是没发头的了?

宇野:头都是尖的。目先长的鱼较好,头会发的比较华丽、夸张。

寺崎:战前和现在的养水及水深方面有何不同?

宇野:以前养鱼都用箱舟。战前没有混凝土,我开始养鱼时才有的混凝土这东西,那可是高级材料。作为建筑材料来说,连我的住宅都只是某些部分用混凝土而已。最常用的是三尺乘六尺的箱舟,比现在的要小一些。再就是没有自来水,东京的井都很浅,金鱼商为了能多汲水都用吊桶,我开始养鱼没多久就有了自来水,在那之前是有些不方便。郡山很不方便,郡山很晚才有的自来水。

寺崎:那换水的周期要比现在久一些吧。

宇野:不是延迟换水周期就好的问题,井水不是很凉的吗,空出池子后不能像现在那样哗哗的把水倒进去就完事了,要尽量的多准备一些空池子,把水慢慢移过去。那时侯就是这样把鱼养大的,二尺,三尺的箱子也养出了很大的鱼。

寺崎:现在的兑老水方法是从那时候就有的吧。

宇野:都要兑水,东京是兑水的,特别是针仔期间的第一、二次换水时都要兑老水。

寺崎:池子小的话选苗就......

宇野:选苗就可以比较精心的挑选了。可以像培植盆栽那样细心的去做,但是规模是做不大的。当时没有人是雇工人来伺候金鱼,都是得自己动手,谁有精力能每天从井里汲两三千桶水上来呢。所以自然的石川家成了中心了。冬天大家都把鱼寄养在那里,石川家做了叫冬围的一个很大的围栏来围住鱼池,客人的鱼养在那里,石川把好鱼挑出来,繁殖完留了后代才还给客人。所以那里的亲鱼自然好了。

寺崎:这么说,现在协会的兰寿是完全没有关西系统的了?

宇野:有是有一些的。滨松,名古屋,和现在的伊势。我刚开始养金鱼的时候,因为知道了我养兰寿,伊势那里每年都会有人挑着木桶来我家卖伊势兰寿的黑仔,我虽然不会去刻意饲育那些鱼苗,但是为了人情也会多多少少买一些。

寺崎:伊势兰寿是很古老的吧?

宇野:是很古老。伊势兰寿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把鲫鱼苗的背鳍拿掉,没有幅度,动作就像身体两边都被夹起来攻击似的.....一开始游动就能看出来将来身体会比较长,那些黑仔将来就会长成这样的金鱼。偶尔丸型的体型也会出现,可是丸型的又是极端的圆。注:估计是大阪兰寿类似一个品种。

寺崎:听说伊势兰寿变色很晚是吗?

宇野:是很晚才会变色。这是因为没有人对它们下工夫,不变色的时期长就是和祖先的鲫鱼相似的时期长。滨松也有滨松兰寿,和现在的狮子头很像。

寺崎:回顾以往,您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比如说记在脑海中忘不掉的铭鱼?

宇野:的确是有几尾,我在铃木先生家看到过一条叫鹤之舞的亲鱼。那条鱼现在还在我脑海中难以忘怀。角头,腹部不怎么鼓胀,体型肥硕可肚子却不鼓胀,过去的鱼因为都是兜巾类型的,所以腹部比胸部要稍微鼓胀一些。铃木先生的鱼从胸部开始是这样的,也有人说坏话的,说那是芋头金鱼。那可不是芋头,那条鱼的背部没有另人生厌的赘肉。我印象最深的鱼就是那条鹤之舞,第一次看到它时我太震撼了,非常与众不同的鱼。从我第一次见到鹤之舞之后,它又健康的活了四,五年,活到大正五,六年吧。后来石川搬走了,东京震灾也过去了,已经是大正十二年了,次年有一条叫天授的鱼夺了大关,这条鱼是大分头巾,尾部小,不像普通的头巾身体有体幅。这条鱼连拿了六七年的大关,是红色的鱼。

寺崎:那么长啊。

宇野:你去看看那边的排行榜。鱼主就是那位横滨的樱井先生,他从观鱼会创立那时就担任评审员,一直在三楼的屋顶养鱼。他住在伊势的佐木町,横滨最大的零售地区。

寺崎:还是过去的金鱼养的小,养的好啊

宇野:长到六龄时就不小了。和现在的金鱼差不多大,就像把现在的金鱼变成胖胖的那样,虽没有现在的金鱼那么大,不过也能长到八十,九十匁那么大。

寺崎:过去都是让鱼慢慢成长的。

宇野:我自己的鱼是这样。现在的人慌慌张张的做太多早生的金鱼,循环的太快了。过去的金鱼进化是很慢,但是鱼质量是越来越好的。后来尾岛先生作了很多好鱼,有一条鱼别人都不记得了,只有我还难以忘怀,三龄的春天就死了,好像就是尾岛先生的早生鱼。说句不好听的,在那之后他就再没有做出过那么好的鱼了。那条鱼产卵前长了白霉死的。那条鱼有独特的斑纹,我想把那斑纹保留下来,拿了六条那条鱼的兄弟回家。我现在的鱼大部分的基因就是从那批鱼来的。

寺崎:那是什么类型的鱼?

宇野:非常华丽夸张的鱼。头部,尾部,背弧都好的挑不出毛病来。够肥硕,斑纹也好。

寺崎:更纱是怎样的....

宇野:更纱就是我常说的,像切碎了再撒上去那样的斑纹。宇田川先生有过一条鱼,也有这样的斑纹。注:更纱就是红白。

寺崎:头也是龙头吧?

宇野:龙头,很大气,是最好的形状。以前有位铃木先生在龙头的美观上改良了很多。可惜他太早死去了。

寺崎:后来呢?

宇野:见识了那条鱼,鹤之舞,别的鱼就不能入眼了。天授的体型虽有些平凡,也不失为一条没有毛病的好鱼。

寺崎:兰寿协会已经成立了很久了,老师不是从一开始就有出席吗。

宇野:兰寿协会设立之后,不是还没有好鱼嘛。

寺崎:一条都没有吗?

宇野:这一,二十年都没有出现能让我记得住的鱼。

寺崎:我换个话题,您饲养兰寿以来,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宇野:有趣的不过是协会内部的争执啦(笑),要不就是捞水蚤时陷进池塘这些小事(笑)。现在的水上工具啊水什么的,因为通了电,有了马达,养金鱼方便多了。

寺崎:过去运输金鱼时没有酸素,听说都是用食盒来运的。

宇野:是用食盒运的。在东京买到或是分到金鱼后,是不能立刻放进桶里带走的。要断两三天食才能带回家。过去的金鱼商家在这些事情上做的很好,毕竟是活物嘛。“今晚不能带回家啊”,商家都会这样告诉客人的。

寺崎:我见过食盒,好像不大嘛。

宇野:放了三十条鱼的食盒得要大力士才能拿得动。

寺崎:老师的本行是陶芸家,陶芸和兰寿之间有什么关联的地方吗?

宇野:完全没关联。来买我陶器的人几乎从不会到我的金鱼池去看鱼。世间的人把金鱼想得太简单了,觉得街边金鱼摊上捞的金鱼也是金鱼,和我们的金鱼都是一样的,金鱼在人们的眼里就是买回来,喂食,长大这样简单的东西。

寺崎:那么(兰寿)和老师自身有没有共同点呢?

宇野:再怎么说金鱼也是在被虐待的,身份地位非常可怜。我觉得应该金鱼应该被疼爱,应该经常上上报纸新闻什么的才对,现在金鱼却是忍受着虐待。这世上哪里还有这么珍贵美丽的东西啊!在遗传学会上连外国人看了都惊叹不已,我们日本人却无动于衷。松井老师一个人涨红了脸拼命的说明讲解,日本人听了就“嘿”的一声,脸上明显的写着金鱼有那么了不起吗。我认为人们应该把兰寿作为代表日本文化的一个象征来珍惜。

寺崎:我们养兰寿的可是认为金鱼是活着的艺术品啊。

宇野:金鱼何止是活着的艺术品。你不要忘记金鱼是有历史的,没有历史就成就不了金鱼。石头上画的那些画什么的,要是将来出现一位更有才能的画家就立刻能画出更好的,这在兰寿上是不可能的。天才的兰寿是花上几百年都不见得能培育出来,人的一辈子是不可能的。

寺崎:老师看陶芸的眼光和....

宇野:在对美的欣赏上是一致的,都是欣赏嘛。不过兰寿会动,兰寿更好吧。

寺崎:我冒昧问句不该问的话,您在这两样上哪样下的功夫更大些呢?

宇野:当然是陶芸了。陶器和金鱼不同,金鱼到了季节就要花很多时间,陶器和季节天气无关,可以随时学习进修。

寺崎:回到刚才的话题,请老师再谈谈兰寿的魅力和美丽吧。

宇野:兰寿是生物中最美的东西,又是在水中。水里的世界和我们人类本来没有什么缘分,在热带鱼流行之前基本就是没关系。热带鱼使人们认识到水中存在着美丽的生物。人总是会想把美丽的东西变的更美丽,从原形到现在金鱼的变化之大是没有别的生物可以相比的。在遗传学会上外国人都赞叹不已,外国的遗传学者都说从没有见过和原形差别那么大的生物。和研究那些多长肉的猪,多下蛋的鸡不同的是,呕心沥血养出这么奇妙的金鱼却只是为了观赏玩耍的。其实这就是在赞美中国的历史。大概的推定一下,金鱼从开始到现在至少也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吧。

寺崎:这就是追求美的成果吧。

宇野:是的,追求的还有可爱。因为从幼鱼开始做的嘛。

寺崎:老师对那些刚刚起步的金鱼爱好者们有没有什么要求和期望呢?

宇野:我没怎么想过。其实都是在于个人的人品,听我唠叨没什么用的。最近听中国的客人说了一些中共(中国)建国前的事,果然和日本不一样,人家养鱼很是悠然自在。每天有人骑着自行车来送水蚤喂鱼,每隔四天六天有人来换水,鱼死了还会替换上活的,在北京有这种专门照顾金鱼的行业。听说来一次给三钱,每个月底结帐。和日本不同的是这个行业已经进入百姓的家庭,成为大家认可的商业,有了健全的秩序。不像日本这样每天都得自己慌慌张张的去捞水蚤,人家的社会系统方便了养鱼爱好者们,让养鱼传统能几百年流传延续下去。听说中共(中国)建国后这个系统就停止了。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中也有家里有鱼池的,你要是说想要金鱼的话人家就会白送你几条玩玩,鱼池在做车才能到达的地方,(告诉我这些事的)大叔也不知道这是人家养了多少代的金鱼。中国人的金鱼文化扎根之深,普及之广,日本养兰寿的这些人是望尘莫及的。一千五百,两千年来人家把金鱼文化一直发扬流传着。这样一来颜色的突变,或者在突发状况下可以得到一些怪鱼。病鱼也好什么也好,有人就是因为得到了怪鱼而抓住了机会。从兰寿能得到什么呢,我们花上三十年把兰寿在玻璃缸里从头开始再做一次应该不错,要是能在这期间得到启发抓住了机会的话,应该能得到有变化的鱼。

寺崎:您的意思是年轻人应该悠然自在的养鱼....

宇野:放松心情,自己作自己的鱼,然后要抓住机会。因为今年没有能参赛的鱼就以飞机飞行的速度来作鱼可不好(笑)。

寺崎:另人反省的教诲啊。

宇野:中国好像这阵子也在鼓励大家养鱼。金鱼图案的邮票也发行了,还印在各种东西上,陶器什么的。三百年以内的陶器,我们家的架子底下清理一下也能找出一些来。有出目金图案的那些金鱼颜色是不可靠的,毕竟是用那个时代的颜料画出来的,有绿色也有紫色,虽然形状是出目金,松井老师说从没见过这样的金鱼。下次大扫除时我把它找出来,终战时,疏开时这个架子下面就成了放东西的库房了。反正陶器也不会腐烂(笑)。里面还有一些裂的一塌糊涂的钵啊什么的。这些东西拿到中国去一定会被嘲笑的,跟人家的历史比起来,三百年的东西根本算不上是旧。现在这个时代对年轻人有一点好处,过去在你们那个年代,有了社长,科长这样的“长”的级别的人是不能自己去捞水蚤,捕活饵啦。夏天也得穿上足袋(日本的袜子),我一辈子都没脱过足袋。孩提时代就穿上了足袋,大人从小就教导说在客人面前不许赤足,这话都已经印在脑海里了。日本人从前对跑到田地里大小便啦,捕捞金鱼饵料啦这些事情很是蔑视,现在已经不会了。现在可以随意的到处去捞水蚤了,这是好事,尤其是在金鱼繁殖后。

寺崎:老师认为大家应该要自己做有自己个性的金鱼才好....

宇野:我行我素,用自己的方法就好。这东西就该自由的养,法律允许的,没关系。大家的玩鱼方法太死板了。不喜欢的事情不做也可以的。我一直跟大家说,讨厌比赛的话不参加也没关系的。

寺崎:啊,可是要是没有比赛的话.....

宇野:就没动力了嘛。可是比赛成为中心的话重心就会偏了吧。那么作鱼就变成次要的了,鱼委托金鱼商家去作,可是被委托的金鱼商家的水准也并不值得依赖。养鱼是个娱乐而已,不应该弄得这么复杂。

寺崎:老师的口头禅“参赛只一天,金鱼是每天”。

宇野: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要这样把心力放在金鱼上才好。作不出怪鱼就不是真格的。要把兰寿变的更美才好。还有不能再给那些锈了的鱼优秀奖了,这样不行。

寺崎:说“怪鱼”的话大家会误会的,老师所说的怪鱼是指?

宇野:兰寿就是金鱼中杰出的怪鱼。从兰寿里要再演变出更奇妙的鱼才好。现在又忽然开始作和金,即使从和金里作出来怪鱼也没用,和金是和金的时代,和兰寿无关。

寺崎:怪鱼的“怪”不是怪异的“怪”吧?

宇野:奇形怪状的鱼可不好。

寺崎:外观美丽的鱼才行吧?

宇野:外观美丽是基本条件。不就是因为金鱼好看才有的金鱼店,老百性也是因为金鱼好看才买回家的嘛。仔细想想其实镏金也挺漂亮的。

寺崎:能不能请您说说您对现在的评审的看法?

宇野:评审是需要有个基准。松井先生认为搞好金鱼这件事是有很多种含义的。有人对我说,“宇野先生,趁您还健在,您要改进评审基准才好。大阪兰寿的消失就是因为审查制度不好造成的。”这话虽然也有道理,不过评审基准就像法律一样,看起来好像是不必要的,要是大家都是绅士的话法律当然是不必要的啦,同样的道理,像刺尾(尾芯插进胴部)这种返祖现象,要是因为这个返祖特征很难淘汰就不用严格的基准条例来过滤掉的话,很快的就到处都是差尾的鱼啦。松井先生对我说过很多次,只有我一个人能把号令发到日本全国中,我应该号召把大家评审基准订得严格些。我自己是没有做这件事的意思,倒是觉得应该有这么个人出面来做这件事。

寺崎:我们都认为老师您应该率先出面才是。

宇野:大阪兰寿过分在乎颜色,把重心都放在体色上而忽略了体型。体色这东西几乎是不会返祖的。连镏金都很少有黑色的。一般墨黑色的鱼也作不出来。注:国寿的黑寿其实也是返祖。就是因为只考虑体色而没在意体型,大阪兰寿才会变成了无药可救的体形,输给了关东兰寿。大阪兰寿原本是很可爱,很好的鱼。目前的金鱼中有标准的大阪兰寿尾形的只有土佐金鱼。现在大家都土佐金这土佐金那的热昏了头,土佐金鱼的尾部是圆尾型,三尾中间为圆形的,大阪兰寿虽不是百分之百都是,但是有这样的尾型的。这样的尾形不容易出现,一腹卵就算孵化出一千尾鱼苗,也只能出来二三十条有这种尾形的鱼,从这二三十条鱼里再要选颜色好的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后来为了体色就放弃了对尾形的要求,是不是圆尾都无所谓了,这才是大阪兰寿致命的错误决定。

寺崎:今后,兰寿的评审基准要更健全才好。

宇野:的确是应该把评审基准再进一步的改善才对。

寺崎:老师常说的背型是....

宇野:尾部虽小,背弧却是决不含糊。

寺崎:背部平整的鱼真的很难得啊。

宇野:自己看好的鱼里面都不见得能出来一条。无论如何背型还是要保留住,只要用心去做的话鱼就会渐渐改良的。前些日子京都的研究会的鱼全都不行,越来越糟糕了。

寺崎:兰寿的背部是不是容易往高处长呢?

宇野:是的,因为背部的皮肉想要包住想长大的背鳍。包藏退化背鳍是新的遗传因子。不是几千年几万年前就有的。从孵化后就应该开始进行这一步了吧,我拜托了松井先生用显微镜观察,再照个照片给我,结果没有成功。我觉得兰寿先天是有低低的背鳍的,背部的肉是为了包住背鳍而长出来的。注:国寿的高背其实就是返祖现象。

寺崎:那么背部低的.....

宇野:鱼的背部平而宽。侧视还是背部低的鱼好,这样背弧就得要有一定的深度才可以,这不是一两天就能作好的事。

寺崎:背部低的话,背弧就不明显了....

宇野:金鱼的一生,即使是天才也得要持续五代左右才行,要花上几百年才能作好。人的一生太短暂,像我们这样起步早的人也重复不了几代鱼。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长按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ywih.com/yfff/130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