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翼状胬肉?
何为翼状胬肉,您了解吗?可能很多人都发现了自己黑眼球内侧好像多长了一块“息肉”,平时眼睛不红不痒,它需要治疗么?
看了上面的对比图,是不是有直观了解眼睛里长的“息肉”是什么样啦?那到底什么是翼状胬肉呢?
在我们的白眼球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膜,叫球结膜,正常情况下是透明的,上面有一些少量的红色血管,由于受到外界刺激,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因睑裂区球结膜及纤维血管膜增生,呈翼状侵入角膜,因形态像昆虫的翅膀而得名。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位于眼球内侧,肉眼即可识别。多双眼发病,以鼻侧多见,一般无明显症状,仅有轻度异物感,当病变接近角膜中央时,可引起视力下降。多见于户外劳动者,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紫外线照射、烟尘等有关。
“什么情况下会使人易患胬肉?
户外劳动者,如渔民、农民、海员、建筑工、环卫工、野外工作人员等
诱发因素很多,主要是:紫外线、风尘、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等
”会对眼睛有哪些影响?
轻微异物感:患者初期,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异物感;眼红:胬肉如果充血会呈现红色,因此患者会抱怨自己眼睛发红;失明:胬肉逐渐长入黑眼珠较多时,会“侵蚀”角膜,会牵拉产生散光,引起视力下降。长到角膜中央、遮盖瞳孔区,就会引起失明。赫天耕主任提醒?:它的危险之处在于,整个过程是不知不觉、无痛无痒、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等引起重视时,往往已经影响到视觉功能,产生了致盲的危害。可以说是盲症中的“温水青蛙”。翼状胬肉怎么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只能通过手术切除!
翼状胬肉什么时候需要做手术?以往的观念是:翼状胬肉长的很大时,医生才建议做手术,这是因为过去的手术技术比较落后,怕手术后容易复发。现在主任提醒,胬肉越大,手术难度越大,创伤也就越大,复发率也越高。而且当胬肉长到瞳孔区再做手术,术后的瘢痕也会影响视力。因此,只要胬肉长入角膜缘内,建议尽早手术,千万不要等到长到瞳孔区再做。
翼状胬肉与其他眼病如何鉴别???睑裂斑,是眼科常见的良性疾病,是由于暴露在外界的睑裂区鼻侧、颞侧(内眼角、外眼角眼白处)的结膜受到各种刺激,逐渐出现增厚、水肿、色素沉着等,形成的黄白色隆起,多呈三角形或椭圆形,不长入角膜,可单眼或双眼发病,患者往往没有自觉症状,视力、眼球运动等眼部功能不受影响,隆起明显或发生炎症时可出现异物感、充血、流泪等。
睑裂斑的发生与烟尘、风沙、紫外线等慢性刺激有关,因此多见于户外劳作者。一般情况下,睑裂斑无需治疗,无症状者无需过分在意,当睑裂斑发炎引起不适时,可前往眼科门诊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眼药水消炎治疗,如果睑裂斑较大影响美观、或反复出现炎症不适时,可考虑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但术后仍有复发的可能。
结膜色素痣是来源于神经外胚层的先天性良性错构瘤,极少恶变。组织病理学所见,结膜痣由痣细胞或巢组成,1/3的结膜黑色素痣缺乏色素。多发于角膜缘附近及睑裂部的球结膜,呈不规则圆形,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稍隆起于结膜面。一般不需治疗。如影响外观,可予以切除,但要注意切除彻底。切除时必须常规送病理检查,一旦发现有恶变,应给予广泛的彻底切除,以免复发。
赫天耕主任提醒?:固定不增长的痞一般不需治疗,生长速度突然加快,表面不光滑者,是恶变的征象,应手术全部彻底切除并送病理。
??平时如何预防?
减少因环境因素对眼睛的刺激和损害:
避开风沙、日光、烟尘、花粉等刺激。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出门防晒,可戴帽子、墨镜等防护,减少紫外线的接触时间,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规律作息,避免眼部过度疲劳,若进行了手术切除,术后不要用力揉眼,不吃辛辣油腻刺激食物,注意眼部卫生,并遵医嘱按时用药等。
避免长时间处于污染环境中:
预防翼状胬肉主要是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及阳光刺激,如果因工作需要,应做好防护措施。开摩托车的朋友应该佩戴防风镜,电焊工人等佩戴防护眼罩,注意眼部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睛。患沙眼或其它类型结膜炎应及时治疗,同时应注意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避免大便干燥等全身情况的调整。
上图来源于网络
专家说
赫天耕主任介绍:前面也讲解了翼状胬肉的发生和紫外线、烟尘有一定的关系,地域环境咱们改变不了,但是建议太阳强烈时,出门要佩戴墨镜哟。
眼科专家推荐专业擅长:
激光治疗近视,手术治疗高度近视,
青少年近视预防与治疗,
白内障摘除术,青光眼手术及激光治疗,
角膜移植术,眼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眼底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复杂眼外伤的诊断与治疗
出诊时间:
专家诊每周周一上午、周二下午
近视眼专科门诊:每周三上午
青少年预防近视门诊:每周日上午
赫天耕眼科医生工作室
分享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