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前节血管相关的并发症一般是因为手术器械意外伤及眼前节组织或术者操作失误引起的,常见的比如结膜下出血、前房积血等。医院眼科专家团队近期在BMCOphthalmology上报道的2个病例真可谓稀奇了——他们在白内障手术做到一半时发现患者眼表血色完全消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小编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过性眼表血管无灌注,发生在
人工晶状体植入过程!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短暂性的眼前节血管完全无灌注的情况,学术上称之为“一过性眼表血管无灌注(transientocularsurfacenon-perfusion,TOSN)”,目前文献报道的案例极少。本文两位TOSN患者都是因“老年性白内障”接受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所选用的均为单片式亲水性丙烯酸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患者一是在植入人工晶体的时候突然出现了球结膜表面的小气泡,几乎覆盖了整个球结膜,眼表颜色苍白持续了2-5秒,20秒后灌注慢慢恢复,2分钟后结膜和巩膜的血管灌注完全正常。患者二是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出现的TOSN,表现大致相同。
患者一的手术录像截图。A:出现TOSN之前。B:可见球结膜表面的气泡,患者眼表包括鼻侧翼状胬肉都变苍白。C:血管灌注恢复,可见充血的巩膜血管。D:血管灌注几乎完全恢复,翼状胬肉的颜色恢复粉红。
人工晶状体植入过程到底
发生了什么?——眼压骤升!
两位患者的全身病史和眼部病史均无特殊,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TOSN出现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也排除了眼用粘弹剂和人工晶状体保存液造成的血管收缩。病例医院的余洪华大夫等考虑这两例TOSN是由于人工晶状体植入造成的眼压升高超过了结膜和巩膜小动脉的灌注压。
年Kamae教授等发表在JournalofCataractandRefractiveSurger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一次顺利的人工晶状体推注过程,最高眼压可达mmHg(视网膜灌注压的两倍);而如果推注不顺利,最高眼压甚至可以达到mmHg!
而本文作者发现,这两例患者在人工晶状体推注过程中巩膜变硬且推注阻力增加,表明确实存在眼压升高。眼压的升高使得巩膜变硬并因此造成睫状前动脉及其分支受压,引起血管无灌注的发生。而前巩膜、角膜缘及球结膜上主要分布的血管正是属于睫状前动脉的分支。
至于患者一的球结膜表面出现的气泡,推测是在TOSN期间,球结膜的毛细血管/小静脉血屏障被破坏后氧气/二氧化碳释放引起的。
小结
(1)TOSN的发生可能与人工晶状体推注过程的眼压过高有关。
(2)术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