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虽然无结肠黑变病的名称,但结肠黑变病在症状和病机上均类似于黄褐斑、老年斑、皮肤黑变病,故运用中医学思维分析,其可归属中医学黧黑病范畴临床观察发现结肠黑变病患者伴发肠腺瘤、肠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结肠黑变病患者长期便秘,是结肠癌的一大诱因,而结肠癌的产生与长期服用泻药损害肠黏膜也有一定关系国内外学者已观察到从结肠黑变病发展到腺瘤性息肉,再到癌变的变化过程
一旦发现罹患本病,应该及早就医治疗首先停止服用刺激性泻药和含蒽醌类的中药汤剂,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运用经验方“车前五仁汤”加减治疗结肠黑变病,在改善便秘的同时又能使肠黏膜黑色素消退另外在积极结肠黑变病能治好吗治疗结肠黑变病的同时,患者应多进食富含纤维素和润肠的食物,如玉米、红薯、土豆、南瓜、花生仁、核桃仁、梨、柿子等,适当运动,养成定时起居和排便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依赖和使用蒽醌类泻剂,以期改善便秘情况,从而可大大减少息肉及结肠癌发生的几率(为上海中医肛肠科主任)
结肠黑变病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含有脂褐素物质以致肠粘膜色素沉着的非炎症疾病,检出率在0.06%~5.9%之间近几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水平的提高、消化内镜的普及,结肠黑变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结肠黑变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便秘、下腹胀痛、粘液脓血便等症状,内镜下表现可发现结肠黏膜呈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性改变,呈现出颗粒状、网格状或豹皮、虎皮花斑样改变,并发息肉瑞尔氏黑变病等,可累及直肠、乙状结肠,甚至全结肠
徐伟祥
结肠黑变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的发生与大剂量滥用蒽醌类泻药,以及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有关笔者多年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发现,绝大多数患者有1~5年的服泻药史,且所服泻药多为含有蒽醌类成分的制剂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的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物,另外追求身材苗条而过度减肥等因素,可使肠道反射性蠕动减弱,导致便秘忽视排便意识,经常使用强泻剂使直肠反射敏感性减弱,排便反射不能产生或产生较弱而导致便秘不良的生活习惯,睡眠不足,持续高度精神紧张等,均可造成肠蠕动失常,痉挛收缩,导致便秘蒽醌类泻剂,如百合科的芦荟,豆科的决明子、番泻叶,茜草科的茜草,特皮肤黑变病的治疗别是蓼科蓼亚科植物中广泛存在蒽醌类成分,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玄参等,以及养颜减肥类药,这些药物含有番泻甙或大黄酸,均属蒽醌类,长期连续使用则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结肠黑变病需要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