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亮点
恶性黑色素瘤合并胃黏膜黑变病时,胃镜下可见多个扁平或息肉样褐色至黑色的黏膜病灶。本例患者无恶性黑色素瘤病史;因细胞内含大量棕色色素颗粒,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显色剂颜色相同,存在假阳性可能;本例患者含色素的细胞核形态规则,无核异型,色素细胞局限于黏膜固有层。本例患者完全排除恶性黑色素瘤还有待随访,定期复查胃镜,若出现局部隆起、肿块、溃疡形成,应及时做病理活组织检查或手术切除病灶。
病史简介患者男,44岁,进食后梗噎感、反酸烧心半个月余。患者未曾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铁剂等,无恶性黑色素瘤病史。
诊治过程诊断
胃镜检查见距门齿36cm以下食管四壁见条索状充血糜烂灶,齿状线清晰,胃及十二指肠球部黏膜见边缘清晰的棕黑色色素斑块,最大径为0.1~0.4cm,主要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食管及十二指肠降部未见色素沉着,胃体见散在片状糜烂,见图1。活组织病理检查示:黑变胃黏膜内见大片含有色素的细胞聚集于中下层固有膜内,腺上皮形态正常,色素细胞群周围见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色素细胞密集成片,呈弥漫分布,见图2。免疫酶标:S-蛋白(+),人黑色素瘤抗原-45(humanmelanomablack-45,HMB-45)(+),黑色素-A(+),CD68(+)。病理诊断:胃黏膜黑色素细胞浸润伴轻度炎性反应。
图1-2
术者体会及启示胃肠道黑变病即胃肠道黏膜色素沉着,上皮基底层出现含黑色素的细胞。HE染色病理检查可见色素存在于固有膜色素细胞内。回肠黏膜黑变病的色素集中存在于黏膜固有层深部,少量播散至黏膜下层。这种色素多是上皮细胞凋亡分解产生的脂褐素,随胃肠道内容物的不同及在胃肠道出现部位的不同,这些色素也可能是其他化学性质的色素颗粒。色素沉着可影响整个胃肠道,以结肠黏膜黑变病居多,与长期服用含蒽醌类化合物的导泻药物有关,也可能是粪便中的代谢产物渗透到黏膜层并被组织细胞吞噬后形成。十二指肠黑变病可能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原发性高血压、胃出血、使用降压药、口服铁剂、叶酸缺乏有关,空肠黑变病可能与硫酸亚铁沉积、维生素缺乏有关。胃和小肠黏膜固有层内硫化亚铁沉积又称“假黑变病”。恶性黑色素瘤合并胃黏膜黑变病时,胃镜下可见多个扁平或息肉样褐色至黑色的黏膜病灶。本例患者无恶性黑色素瘤病史;因细胞内含大量棕色色素颗粒,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显色剂颜色相同,存在假阳性可能;本例患者含色素的细胞核形态规则,无核异型,色素细胞局限于黏膜固有层。本例患者完全排除恶性黑色素瘤还有待随访,定期复查胃镜,若出现局部隆起、肿块、溃疡形成,应及时做病理活组织检查或手术切除病灶。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好北京白癜风断根治疗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