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知识小讲堂
什么是黄褐斑?
患者
天啊,医生,我的脸颊部长了一大片对称的黄褐色的斑,请问这是黄褐斑么?
别急,咱们先了解清楚什么是黄褐斑。
小编
黄褐斑在古代文献中亦有记载,明朝陈实功《外科正宗》云:“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朝服肾气丸以滋化源,早晚以玉容丸洗面斑上,日久渐退,兼戒忧思动火劳伤等。”
黄褐斑是属于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一种,是指由于皮肤色素改变而在面部呈现局限性褐色斑。相当于中医的“黧黑斑”。特点是对称分布,无自觉症状,日晒后加重。常常发生于孕妇或经血不调的妇女,中年男子,部分患者可伴有肝病,结核病及其他慢性病,涂搽不适当的化妆品及日光照晒可加重。
小仙女
别人说我这个也可能是雀斑?
黄褐斑一定要和雀斑,黑变病相鉴别。
雀斑:皮疹分散而不融合,斑点较小;且夏重冬轻或消失,有家族史。
黑变病:皮疹好发于额,颊和颈侧,除色斑外,还可见局限性毛细血管扩张及粉状鳞屑,使皮肤呈特征性“粉尘”外观。
那黄褐斑是如何形成的?
黄褐斑的病因
一般认为其多与内分泌有关,与体内激素水平相关。中医认为本病可因情志失调,气机紊乱,气血悖逆,不能上荣于面,而生本病。或因劳伤脾土,中土转输失职,土虚不能制水,水气上泛,气血不能濡煦,而生本病,或因肾精受损,虚火上炎,颜面不得荣润,而生本病。
黄褐斑的临床表现
男女均可发生,以女性多见。如发生于孕妇,多开始于孕后3~5个月,分娩后逐渐消失,但也有不消退者。
皮肤对称发生于颜面,尤以两颊,额部,鼻,唇及颏等处为多见,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淡黑色斑片,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边缘较明显,一般多呈蝴蝶状。无自觉症状。夏季紫外线照晒后颜色加深,冬季减轻。
那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治疗黄褐斑么?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有它的特色,除了中药,还有针灸,耳针等等。
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特色,治疗黄褐斑以行气化瘀,养血消斑为主,以局部与手阳明经,冲任脉,脾经为主。
选取穴位主要有:
颧髎穴
颧髎穴为面部局部取穴,可疏导局部经气,通络祛瘀消斑。
合谷穴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佐以任脉气海穴,可通调面部气血,消斑。
内关穴
内关为八脉交会穴,有调血养血消斑之功。
阳陵泉
阳陵泉为胆经下合穴,有调肝胆消斑作用。
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脾肾经之会,有健脾,调肝肾,养血消斑之效。
另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来选取配穴,比如肝郁气滞证加太冲,肝俞;肝肾不足证加关元,肾俞;脾虚湿蕴证加脾俞,阴陵泉;气滞血瘀证加膈俞,肝俞;月经不调加血海,子宫等。
《素问刺要论》所记载:"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至其理,无过其道。"又言:“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病位有浅深之别,故针刺也务必浅深适度。在临床上治疗黄褐斑的患者时,多采取浅刺平刺手法,着重于局部取穴,在斑块部位从不同方向行于浅刺刺激,会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出现血肿现象。此外黄褐斑患者的治疗要尽早,在斑块颜色较浅较淡时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中药外治法
1.麦冬,白及,白芷,白蒺藜,牵牛子等份研末,加水调匀外敷面部,每晚一次,每次30分钟。[1]
2.三白散:白芷,白及,白僵蚕各等分。
上药共研末,待面清洁后用离子喷雾器进行热喷10-15min,然后取上诉适量配方调制的软膜于面部,30min后去除,每周3次。3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2]
3.白术合方:生白术30g,白芷,桃仁(或者桃花)各15g,白醋ml。
将诸外用药打碎纳醋中密封,每天震荡1次1周后开始涂用,洁面后蘸取少许药液涂于有斑的皮肤上,轻轻拍打吸收,每日2次。[3]
预防与调摄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情绪,避免忧思恼怒。
2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避免劳损。
3避免日光暴晒,慎用含香料的药物性化妆品,忌用刺激性药物及激素类药物。
4多食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烟酒。
温馨提示
1不要只盯着祛斑治疗,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内外同时治疗以达到最好效果。
2妊娠斑治疗效果最好,斑比较表浅的易治,反之斑深入皮肤较深的难治。
3在治疗中要尽量少晒太阳,少食海鲜,多食大枣。核桃仁,新鲜水果等食物。
4文中所提及的相关药物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参考文献:
[1]范瑞强禤国维主编,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性病[M],,广东人民出版社
[2]王艳周重远,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黄褐斑82例[J],江苏中医药,,42(4):44
[3]熊瑞萍,中药内服外涂结合治疗黄褐斑[J],淮海医药,,28(1):53
END
医院针灸门诊
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点击阅读原文
黄诗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