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变病 > 治疗方法

药师用药交代十三皮肤科用药总论常

一、总论

1、皮肤病概述

皮肤病(dermatosis)是发生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病的种类不但繁多,多种内脏发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肤上有表现。

2、皮肤病的分类及常见病种

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疣(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水痘、风疹、手足口病。

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脓疱病、毛囊炎、疖、痈、蜂窝织炎、丹毒及麻风。

真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

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螨皮炎、隐翅虫皮炎、虱病、虫螯伤或咬伤。

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药物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

物理性皮肤病:日光性皮肤病、夏季皮炎、痱子、冻疮、鸡眼、手足皲裂、压疮。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妄想症。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银屑病、单纯糠疹、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红皮病。

结缔组织疾病: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及皮肌炎。

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疹、大疱性类天疱疹。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黄褐斑、白癜风、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雀斑样痣、瑞尔(Riehl)黑变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发黑子病、颜面-颈部毛毛囊性红斑黑变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风、无色素痣、离心性后天性白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贫血痣等。

皮肤附属器疾病: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斑秃、秃发、多汗症及臭汗症。

遗传性皮肤病:鱼鳞病、毛周角化病、毛发苔藓、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维生素缺乏症(蟾皮病、核黄素缺乏病、烟酸缺乏症)、肠病性肢端皮炎、黄瘤病。

皮肤肿瘤:癌前期皮肤病,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恶性皮肤肿瘤,如鲍恩病(皮肤原位癌)、湿疹样癌(Paget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蕈样肉芽肿、恶性黑素瘤。

3、皮肤病的治疗

引起皮肤病的原因很多,有理化因素、生物因素、食物与其他疾病、遗传、神经精神因素、代谢与内分泌因素等,因此治疗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辅助治疗等,本章主要讲述皮肤病的药物治疗。

皮肤病的治疗药物可分为系统用药与局部用药两类,药物品种可分为抗感染类、抗组胺类、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类等。系统用药在有关章节介绍,本章重点讲述皮肤病的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外用药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相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如溶液、糊剂、粉剂、霜剂、洗剂、软膏、酊剂和乳剂等。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适应证,故应根据不同病期的临床症状和皮损特点,正确选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

3.1一般急性期局部红肿、红斑、丘疹、丘疱疹,无糜烂及渗出,多选用洗剂、溶液湿敷,可起到消炎、散热作用;水疱有糜烂、渗液者,先用溶液湿敷,后用油剂。

3.2皮损处于亚急性期时,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酌情选用糊剂、粉剂和洗剂,可发挥消炎、止痒、收敛、保护作用;如无渗出,可选用乳膏、软膏、凝胶剂。

3.3慢性期皮损增厚,呈苔藓样变时,可选用乳膏、软膏、硬膏等。

4、皮肤病外用药物的剂型及其特点

4.1溶液剂:是药物的水溶液,有清洁、散热、消炎及促进上皮新生的作用,主要作湿敷用。皮肤病的湿敷,主要是冷敷,其目的是通过冷敷使有渗出液的创面,渗液减轻,创面清洁。常用的2-4%硼酸溶液,0.02%高锰酸钾溶液等,适用于有渗出的急性皮炎、湿疹或小块糜烂的皮肤损伤。

4.2粉剂:又称散剂,有干燥、保护、散热等作用,外撒粉剂以利于附着和吸收。不宜用于毛发和有渗出的皮损。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等。适合于无渗出的急性、亚急性皮肤病。

4.3洗剂:是水和粉的混合制剂,平时水在上层,粉剂沉淀在瓶底。使用时必须注意先摇均匀,后用毛笔或棉签涂用,它的药理作用,除了洗剂中所加的消炎、杀菌、止痒药作用外,主要是通过洗剂外用后,蒸发水分,降低皮肤温度,以达到治疗作用。皮肤科常用的洗剂是炉甘石洗剂、硫磺洗剂等。适用于急性皮炎无渗出者。

4.4醑剂和酊剂:为药物的乙醇溶液或浸液。不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为酊剂,如2.5%碘酊。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为醑剂。这类药物涂用后,由于乙醇挥发,溶于其中的药物均匀地分布在皮肤表面,发挥其药理作用,杀菌止痒。适合用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水泡型足癣等。破损皮肤及腔口周围、面部、儿童忌用。

4.5软膏:为药物与油脂性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混合而成。由于软膏比较油腻,已逐步被乳膏、霜剂所取代,但它涂用后,能使皮肤软化,渗透性较乳膏强,药物易于深入吸收,对某些角化、慢性皮肤病(如斑块型银屑并重度皲裂等)其效果要优于乳膏、霜剂,常用的软膏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硫磺软膏、芥子气软膏等。

4.6乳膏、霜剂:是皮肤科最常用的一种制剂。常用的乳剂,除了加有止痒药物的止痒乳剂、防止皮肤水分蒸发的尿囊素霜外,最常见的就是各类皮质类固醇类激素乳剂(如肤轻松、地塞米松、去炎松等)。适合于亚急性或慢性、无渗出液的皮损。

4.7油剂:一般为植物油调入药物而成,有清洁、润滑、保护、减轻炎症的作用。常用的有40%氧化锌油,适合于渗出不多的急性皮炎、湿疹者。

4.8糊剂:是较大量的氧化锌、滑石粉(30%~50%)与凡士林混合制成,其稠度较高,粘着力不如软膏。糊剂一般又有两种类型,脂肪性糊剂有吸收分泌物、保护创面的作用,性质缓和,刺激性小,适用于鳞屑性皮损;乳剂型糊剂除含粉状药物之外,用凡士林、羊毛脂等制成乳剂型。

4.9硬膏:是一种粘柔带韧性的固体剂,将药物涂于布基或其他裱褙材料而成,市面上最常见的有肤疾宁硬膏。硬膏主要适用于比较局限的慢性、肥厚、浸润的皮疹。

4.10凝胶剂: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状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局部涂后形成一层薄膜,清洁透明。

5、皮肤科用药注意事项

5.1皮肤科选用药物应考虑年龄、性别、患病部位与患者体质等。如老幼患者应选低浓度药物;孕产妇使用外用药时,应顾及对胎儿、乳儿的影响;面部、乳房、外阴处不可用浓度高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儿童、妇女更应慎用;手掌、足底部等可用高浓度的药物;皮肤敏感者,先用低浓度,后用高浓度。对新药或易致敏药物,先小面积用,如无反应,再根据需要逐渐提高浓度及扩大使用面积。

5.2皮肤病用药时间和次数也要注意。药水和洗剂,容易挥发而降低疗效,用药次数相对要多,一般每3个小时搽1次;酊剂、软膏作用持久,每天早晚各用1次即可。湿敷方法也要得当。用药前,除了清洗患部外,对于痂皮,应先消毒并用食物油软化后拭去。皮损处若见直径大于半厘米的水疱,要以消毒空针筒抽出内容物,保留疱壁。有毛发部位用药前,应先剃去毛发,然后再上药。

赞赏

长按







































皮肤白癜风专科医院
寒假帮扶白癜风患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cywih.com/zlff/1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