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疾病,其中色素沉积在结肠黏膜固有层,特别是在有便秘病史的患者中。褐变结肠黏膜的损伤是由固有层巨噬细胞内脂褐素的积聚引起的。因为色素沉着最初被认为是黑色素,所以命名为结肠黑病变。
临床特征
结肠黑变病通常发生在80%以上使用蒽醌泻药(鼠李子、芦荟、番泻叶、大黄和鸡蛋花)的人中,通常在使用4个月内,平均9个月发生。停止泻药后,色素沉着一般在1年内消失,所以该疾病是一种良性可逆的疾病。
内镜特征
色素沉着的程度通常局限于乙状结肠、直肠或分布于整个结肠。蒽醌给药途径不同,色素沉着的程度和颜色可以从淡棕色到深黑色不等。由于色素沉着不涉及小肠组织和结肠的一些病理损伤,回盲瓣、末端回肠、大肠息肉和发炎的黏膜可以很容易地与结肠黑变病的背景暗褐色色素沉着相鉴别。
图1A结肠黑变病的内镜图像。深棕色色素沉着的马赛克状变色。
图1B结肠黑变病的内镜图像。像豹皮一样的棕色黏膜。
图1C结肠黑变病的内镜图像。结肠黑变病严重的黑色素沉着对结肠腔造成影响。
图1D结肠黑变病的内镜图像。暗色黏膜背景上的息肉切除术后瘢痕
图2A色素沉着不累及回盲部的小肠组织
图2B结肠息肉和几个淋巴滤泡很容易与背景色素沉积区区分
图2C色素沉着不累及结肠息肉
图2D色素沉着不累及结肠息肉
治疗
对结肠黑病变无需进行药物治疗,停用蒽醌类泻药即可。建议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喝水、多锻炼。对伴发结肠息肉、腺瘤、结肠癌的,早期行内镜下手术及手术根治治疗。
(参考文献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