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变病 > 治疗方法

专家会客厅黄褐斑的中医中药治疗思路

欢迎进入在这里,爱美医生将:恭候各位医美大咖聚焦热点医美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本期主题黄褐斑的中医中药治疗思路(下)主持人李远宏(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皮肤科副主任、光医学中心副主任特邀嘉宾主持徐丽敏(教授)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宋坪(教授)中国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二黄褐斑的中医辩证-从病机的角度宋坪我在这里,也想补充一些徐院长提到黄褐斑的中医辩证方面的思考,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不是从书本上来的,只是我自己的一些体会,也想请徐院长批评指正。那么我们看到一个黄褐斑的病人,和脾肝肾的关系很大,同时,长在额头,又和肺、心有关系。那么中医讲究五脏肝心脾肺肾就都有了。可是,我们怎么去思考黄褐斑是怎样产生的呢?总的来讲,我把黄褐斑从病机的角度,分成了两个大类的患者。一郁火第一大类也是最常见的患者,这类患者的特点是:第一,爱生气;第二,家庭不幸福;第三,就是特别容易出现上火的现象。我们中医,把这种爱生气的人说成是肝火旺,或者肝气郁。这种“火”不是小伙子血气方刚的这种火热,而是长期憋闷,像受气包一样的“火”,是憋在里面,发散不出来的这种火。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堆垃圾长期堆积在某个位置,不能被及时清走,它就会在内部自己产生这种热。那么这种气呢,靠肺、肝在人体内循环,当它循环受到阻碍的时候,尤其情绪不好,郁闷,焦虑的时候,气就运行就会不畅通,会阻滞在这个位置,阻滞的时间长了,就像垃圾会产生热,同样气也会产生热。那么,我们就把气产生的热,称作“郁火”。这种郁火是由于气不够往外发散,不能去濡养其他的位置,而憋闷到里头产生的。我们知道,火的特点是往上走,这种郁火不能往周围去发散,只能向上走。从中医的角度,就是上灼于面部的皮肤,也就是向上走灼烧了面部的皮肤,这个时候面部就会产生“肺热靥焦”。实际上这个“肺热”指的是“气”的不调畅,产生的热,使我们的皮肤出现焦枯的现象。遇到这种时候,黄褐斑的特点,很多就是肝气郁结的表现。往往是褐色的斑片,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黄褐斑褐色的斑片,主要发生在眼周,颧周,面颊部的黄褐斑。颜色的特点是比较重,面部皮肤就像是明显的炎症后是色素沉着,就像是皮肤烧焦了的感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用徐院长刚刚说到的桃红四物汤和柴胡疏肝散,可以把气调畅开,让气运行畅通,让阳气往周围去发散。这个时候患者手脚发凉,月经不调,下肢沉重等问题同时都会得到改善。因为它的四肢百骸都得到了阳气的濡养,它的这个气不会郁闷,郁火不会往上走,那么色斑也就会减轻了。刚刚徐院长提到养阴,对我的启发特别大。因为不管什么样的火,什么样的热,都会灼伤人体的阴液,这个时候补充阴液,从某种程度讲,可以起到降郁火的作用,而且不会伤到人体的正气。二虚还有一类人,就是刚刚说到的“虚”证。不管是脾虚,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都是一种虚,是人体内的气血不够了,不能够往上走,去濡养面部的皮肤。当然这种气血可以营养肚皮,让我们长得胖,可以营养脚丫,但是它不能营养面部的皮肤,所以面部就会出现黄褐斑。那在这种情况下的黄褐斑,与跟刚才说到的色斑有不同的地方。不同在脾虚色斑的颜色是发黄的,而肝气郁结的色斑颜色是发褐色的。脾虚以及肾虚,肾虚可能颜色要深一些。脾虚主要是“虚”引起的色斑给人一种脏脏的,边界不是很清楚的,好像脸洗不干净的这种感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脸婆的感觉。这个时候看到这个人往往觉得精神不好,她睡眠不好,实际上是睡不醒,这时候是气不够用了,所以她老醒不来。比如说脸上发黄,有的时候肚子胀,好像吃东西都不消化,往往是脾胃出了问题。脾胃是气和血一切物质生化的根本。当脾胃出问题的时候,气也不够了,血也不够了,不能够濡养皮肤,就会出现虚证的表现。在这种时候,我们应该主要从健运脾胃入手。当然中医讲究脾肾同源,黄褐斑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往往很多年,生病时间长了以后一定会脾虚导致肾虚。所以我们可以把脾虚肾虚结合在一起去治疗。对于这种黄褐斑,如果觉得是偏脾胃不好,也就是消化系统功能不好,吃东西都不消化,大便溏等等,气儿不够用了,那么就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如果是很长时间了,同时又伴有腰酸,就是我们中医讲的肾不好为主的时候,就用地黄丸这一类的六味地黄丸或者是金贵肾气丸,都是可以的。当然我们脾肾同治也不为错。刚刚看到有朋友问,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滋阴”。那么,我想强调的是,徐院长在这个地方说到的“滋阴”的药物,应该不完全是养“阴”的药物,而应该是养“阴血”的药物。因为当你的脾胃出现虚弱的时候,不光是“气”不够了,“血”其实也不够了。“阴”和“血”是同一个来源的,“血”不够的时候也会出现“阴”不足的现象。所以此时要给病人补充营养,就像我们西医说的补充维生素、蛋白等等。此时,患者的脸上有光泽,有光彩了,色斑也会减轻。?脾虚会便溏湿盛,再滋阴?徐丽敏便溏不是湿盛,而是虚症。宋坪同意徐院长的观点,便溏不是湿盛,而是虚症。这个时候要健运脾胃,同时加上益气、养阴、养血的药物,效果就会比较好。宋坪继续刚才的话题。刚刚我把徐院长说到的四个证型分成了两大类,一个是“郁火”,就是郁闷、憋闷、情绪不好导致的这种火热是一个大类,对应的是肝气郁结的症候。还有一大类就是“虚”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要从脾和肾的角度去治疗。但是往往我们还有很多患者,并不按照教科书区长,或者按照我们的思考去长。他们既有肝气郁结的现象,又有脾虚、肾虚的现象,而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从中医的角度,这也是非常好理解的。从中医的五行角度来说,肝、心、脾、肺、肾,每一个脏器都和其它的脏器密切相关。我们看到一个黄褐斑的病人,往往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更多的是一个郁结的,憋闷的症状。这个时候就是中医“五行”当中的“木”产生的“火”,也就是我说的“郁火”的这个症候。时间长了之后就会肝“气”会侵犯脾“土”,“木”会克“土”,就会出现脾胃虚弱的现象。这个时候,就是远宏刚才提到的逍遥丸类的药物的适应症。也就是肝郁脾虚的时候,我们既要疏肝也要建运脾胃。时间再长了后,就会病久及“肾”。这个时候脸色就会出现黧黑,就好像皮肤的黑变病一样。出现这种黧黑的表现时,就应该更多滴用一些补肾类的药物来治疗。当然,应用补肾药物治疗的时候,我也想特别强调的就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药物不能少。因为用了很多补药之后,如果没有把“交通的快速路”搭建好,它就会郁积在身体里面,不能够上融于面部,反而变成垃圾堆积在体内,那就更会导致湿气,然后又会加重脾虚。宋坪说到用药,其实刚才徐院长说的都是干货,经验之谈。那么当我们遇到“郁火”的时候,就是这种火热和憋闷的这种现象时,用柴胡疏肝散和桃红四物汤。如果我们觉得是憋闷更重一点,比方说这个人情绪不好、家庭不和睦、工作不顺心,那么我们要加重柴胡疏肝散的这个力量。如果觉得他有这种舌头的发暗发紫,手脚冰凉不畅通的症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加重疏通经络的药物,桃红四物汤的剂量要增大一些。如果要是“火”的这个倾向比较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加大柴胡、龙胆草等等这样的清肝火的药物的剂量。宋坪这也就是刚才徐院长说到的一定要去辨证。可能一个病人最开始可能是肝气郁结,慢慢变成肝郁脾虚,最后脾肾两虚,日久气滞血淤他可能都会有。所以你要在他的不同状态下,不同的情况下,甚至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全方位的考虑这个病情。三黄褐斑的中医非药物治疗宋坪最后请徐院长给我们讲一讲这个黄褐斑的非药物治疗,比如说刚才提到的局部的针灸、火罐等等这些治疗的方法,医院在这些方面特别有经验。徐丽敏其实中医的其他治疗方法,比如体针、刮痧也跟中医辨证有关。给大家提供几张幻灯片,现在肝气郁滞型的,一般在体征方面主要是有血海、足三里、肝俞、太冲几个穴位。??徐丽敏包括其实我最后发的这一张就是黄褐斑的中医治疗。其实,中医治疗黄褐斑也是一个序贯疗法,不但包括中医的内服药,还要包括中医的面膜、针灸、耳针、刮痧、艾灸,还有些面部的散罐、穴位按摩。中医的食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黄褐斑治疗是一个序贯、联合性的治疗,不论哪一个方法单一的可能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赵小忠中医的面膜等治疗方法也很值得推广。宋坪我同意徐院长的见解,我觉得在局部的针灸,往往是微刺或者是艾灸、拔罐等等这些方法,最显著的一个功效就是改善局部循环,起到了一个“通“的作用。在通的基础上,也可以配合内服的药物去火,你想疏肝可以配合内服的药物疏肝。同时又让局部起到了这个通的作用。那么结合起来效果就会非常好。刚才赵小忠院长也说到中医的这个面膜治疗,确实也是值得推广的,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当中,具有这种美白去斑的药物也是非常多,种类也很多,那么我们也可以逐一选择。比如说带白字的药物,比如说芳香通经络的药物、活血化瘀的药物,以及各种花类的药物等等,都有一定的作用。点击下文链接,收获完整讲义:黄褐斑的中医中药治疗思路(上)-嘉宾主持:徐丽敏教授、宋坪教授隆重推出爱美大师徐丽敏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银屑病组的副主委、《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分册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长期的皮肤性病学领域的医疗实践中,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和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以及较高的学术水平,是《皮肤性病学新进展》和《医学基础与临床》的编委及作者。近年来在《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其中“角朊细胞与银屑病”的论著被美国“生物文摘”(BA)收录,完成了“银屑病细胞凋亡、癌基因表达及中药调控的动态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银屑病后基因组计划及基因多态性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银屑病基因芯片诊断和药物基因组调控奠定基础,承担国家子项目和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专业特长为诊疗红斑皮炎类皮肤病(银屑病等)、风湿免疫病、病菌感染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和疑难皮肤病等,从事银屑病的细胞分子免疫学及中药的实验室研究。宋坪中国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热爱中医事业,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工作20年。秉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整理、挖掘名老中医治疗皮肤病的经验,并力图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主持银屑病专题门诊13年,采用中医治法诊治银屑病患者4万余人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持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部局级科研课题18项;发表学术论文63篇。对于中医抗衰老、中医皮肤养护有丰富经验。曾获得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承担课题“开通玄府通络解毒法治疗斑块状银屑病临床及分子免疫机制研究”获得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一)。







































北京医院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ywih.com/zlff/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