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变病 > 治疗方法

错错错立冬了,吃点中药养生吧

前言

南京初雪过后的夜晚,住在县城的王阿姨,收拾好碗筷,刚想出去散散步,突然想好久没给在南京的儿子打电话了,就打了个电话给在南京工作的儿子阿华:

王阿姨:“阿华啊,吃完饭了没啊。”

阿华:“还没呢,还在公司加班,马上去吃,”

王阿姨:“你这孩子,吃完东西再加班啊,算了,说多少次你也不听。对了,天冷了,南京下雪了吧?你多加点衣服!你从小身子弱,我看电视上说冬天要吃中药养生,我和爸爸最近都在吃,周末我也给你去买点中药补补。”

阿华:“知道,知道了,没什么我先挂了,我还有很多工作呢。”

王阿姨:“喂、喂,怎么就挂了,这孩子”

以上这个小故事,在生活经常见到。除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感染病科医生的小编,更想说的是,中药养生在人民群众中广受追捧。但是,小编见了无数因为服用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案例后,不禁唏嘘:中药真的能养生么?

诚然,中医中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中药都是纯天然,安全无毒的,因而比西药安全,可以放心服用。

但事实上,中药并非无毒,也不比西药更安全。

截至年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发布涉及中药口服制剂的药品不良反应通报14期〔共15个(类)品种〕,其中涉及肝损伤不良反应的品种占60%,以肝损伤为主要风险的品种占40%。认为“中药=无毒”绝对是误区。

不要忘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黄帝内经》,更有“是药三分毒”的警示。任何药物都需经肝脏代谢,中药使用不当同样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甚至导致肝损伤。所以,我们要警惕中药认知中常见的几大误区:

1把中药当滋补品

在很多人看来,中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养生”,因而很喜欢买中药进补。”然而即使是中医,也讲究“阴阳气血平衡”,缺什么才补什么。很多人自己觉得“身体有点虚”,却分不清楚究竟是阴虚、阳虚、血虚还是气虚,就乱“补”一通。有的人本来身强力壮,仅仅是觉得“补补总没害处”,就长期服用某种滋补中药。结果,无端增加了肝脏的代谢负担。因此,必须戒掉“没事也吃中药”的习惯,有煲汤习惯的家庭,最好不要随便用药材煲汤。

2用含中药的保健药养颜瘦身

目前,很多自称含有中药成分的保健品在市面上出售。其中,大黄、芦荟、番泻叶等,更被包装成了各种“润肠、通便、排毒、瘦身”的保健品,声称可以用于治疗慢性便秘、肥胖症等作用。因而,不少爱美人士选择服用这类保健品,希望能够实现养颜瘦身。其实,中医非常讲究辨证施用。大黄、芦荟、番泻叶属于苦寒泻下药,仅适用于急性实热性便秘,对于虚性病症患者、老年人、慢性便秘者,并不适用。长期服用,可能会引起急性肝损伤、肠道黏膜黑变病、免疫力低下。此外,还可能导致女性月经过多引起贫血,卵巢受损引起闭经。

3服中药时药量、时间随意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患者,认为中药是用来调理身体的,那么药量和服药时间可以随意,有的患者甚至会自行加大药量,或者擅自多吃几天。这种做法绝对是禁忌。

在中药的使用中,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或超剂量用药。因为不少中药本身含有毒性,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等,过量服用可能引起中毒。

长时间或超量的药物代谢,很容易加重肝脏的负担,使肝脏受到损害,从而加重病情。同时,中药也需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要随意更改服药剂量、时间和疗程。中药的剂量是有依据的,相同的中药,不同的剂量,在处方中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而有毒中药的剂量更是有严格要求,随意加大剂量就有可能引起中毒。

服药时间也需注意。一般来说,中药宜在饭后30~60分钟内服用,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黏膜的刺激;喝中药时不要喝酒,因为酒精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从而引起血药浓度过高,引起药物积蓄。

4轻信偏方、秘方的神奇功效

现在民间流传太多的所谓偏方、秘方,对于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而言,这些所谓的偏方、秘方有着一种神奇的吸引力。甚至有的患者宁可信偏方,也不愿相信医生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民间流传的各种偏方、秘方,大多数含有损肝药物。偏方、秘方在个别人身上也许发挥了作用,但很可能只是巧合,并非意味着可以人人效仿。

因此,在中药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认识误区,掌握科学、规范的使用方法。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用药。如果在中药服用过程中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皮肤颜色变深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小编在这里祝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责任编辑/张云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以转发给你的朋友或是分享到朋友圈或是扫面下方







































白癜风治疗医院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ywih.com/zlff/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