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球虫病是养鹅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并且它给鹅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雏鹅感染后伤亡率非常高,因此,我们养鹅人要清楚鹅球虫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鹅球虫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6天,随日龄增长潜伏期可延长至11-17天,通常情况下,根据感染的球虫种类可分为肠球虫病和肾球虫病。截形艾美耳球虫感染发病的球虫病为鹅肾球虫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鹅精神不振,食欲不佳,体质虚弱、无力,动作缓慢,排白色粪便,逐渐消瘦,病程后期,出现站立困难,体温升高,食欲废绝,渴欲强烈,目光迟滞,眼球塌陷,排稀糊状粪便。鹅肠球虫病的致病球虫种类较多,该型临床主要表现为病鹅食欲下降,状态不佳,羽毛凌乱,翅下垂,精神沉郁,口腔、食道内有大量积液,病鹅出现下痢,开始为稀糊状,后逐渐变为白色稀粪或水样稀粪,病情较重者,排混有黏液的血便。
球虫病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鹅减少活动,食欲不振,行走不稳,羽毛蓬松杂乱,下水时羽毛容易被浸湿,双眼无神,出现腹泻。接着闭目呆立不动,部分甚至卧地不起,头弯曲伸到背部羽下,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增加饮水,粪便逐渐从稀糊状变成白色稀粪和水样稀粪,然后排出巧克力色或者浅褐色稀粪,并会黏附在泄殖腔周围,共济失调,食道膨大处含有大量液体。病程后期,病鹅体质渐进性消瘦,出现神经症状,痉挛性收缩,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鹅球虫病病理变化
肾球虫引起的病变,主要在肾脏,可见肾脏肿大,呈淡灰黑色或红色,表面有出血斑和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病灶和条纹,肾小管充满尿酸盐的球虫卵囊。患肠球虫的病死鹅可见小肠肠管**增粗,小肠黏膜点状或弥漫性出血,肠腔充满红褐色液体及脱落的肠黏膜碎片,肠黏膜粗糙。病程稍长的病死鹅,可见肠道黏膜有红白相间的出血小点和坏死小点。肝脏常肿大,有的色深,胆囊充盈,有的胰腺亦肿大、充血、腔上囊水肿、黏膜充血。
鹅球虫病感染原因
①气候因素。该病一般在每年的5-9月多发,发病季节与气温、雨量有关。
②环境因素。在卫生条件差、通风不好及养殖密度大的鹅群中,比较容易感染此病。
③球虫感染。当健康鹅接触了患有球虫病的患鹅或其污染物,也会直接导致感染球虫病。
鹅球虫病如何预防?
1、保持场地的干燥清洁,粪便及时清除,堆积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
2、幼鹅与成年鹅分开饲养。
3、在湿热多雨的夏季到来之前和湿热多雨的季节要定期消毒。
4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雏鹅与成鹅要分开饲养,保持鹅舍干燥、卫生,及时清除粪便,饲料投饮水要保持清洁
球虫病引起的拉血便,小鹅的话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引起死亡。拉血便,肠毒克+球虫粉+球净,收敛止血、平衡肠道菌群。
我是专注禽病事业的刘老师,如果你养殖中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视频下留言哆哆拼禽医刘帆谢谢大家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