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学组2:皮肤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冷点
年5月12日10:20-12:00,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会议室进行了实验学组2:皮肤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冷点专场学术报告,会议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潘萌教授、医院李吉教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医院沈柱教授共同主持了本场会议,林志淼医生、李吉教授、李正秀医生带来了精彩的专题发言,刘娜医生、王雪医生带来了精彩的论文发言。
医院林志淼医生的讲题为“遗传性皮肤病新基因的研究及其意义”,由遗传性疾病这一研究冷点入手,以具有某些常见皮肤病表现的少见遗传病致病机制研究为切入点,推广到常见皮肤病发病机制的完善与补充这一热点,再进一步提出药物治疗的新靶点,由冷点到热点的转换,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医院的李吉教授向大家作了题为“皮肤衰老研究——从“冷点”到“热点”的突破”的专题报告,从氧化应激、表观遗传学、遗传、氧化应激几个方面阐述了皮肤衰老的机制。
中国医院的李正秀医生代表高兴华教授团队带来了题为“温热对皮肤的影响”的报告,与大家分享了温热治疗对疣、皮肤肿瘤、真菌病等皮肤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成果。
来自医院的刘娜医生报告题为“外用糖皮质激素导致银屑病复发的机制探索”,由部分银屑病患者外用糖皮质激素后症状反复甚至加重这一常见的临床现象入手,提出外用GC可通过IL-7及其受体促进γδT及Vγ4+T的扩增等4种途径导致银屑病加重。
最后,医院的王雪医生作了题为“桥斑蛋白氨基端和羧基端的特异性抗体在副肿瘤性天疱疮中致病作用的研究”的论文发言,提出桥粒斑蛋白的N端及C端抗体在体内及体外均有致病性,桥粒斑蛋白的N端及C端是副肿瘤性天疱疮的致病性表位。,
通讯员:李文锐赵思佳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实验学组3:如何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及GCP研究
年5月13日8:00-10:00,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欢悦A会议室进行了“实验学组3:如何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及GCP研究”学术报告,会议由来自中国医院顾恒教授、医院的汪旸教授,医院雷铁池教授共同主持了本场会议,王彦、雷铁池、李春英、金婷婷、彭聪、张旭、李诚让和李梦莹医生及其团队给大家做了详实精彩的汇报。
首先,由重庆市食药监局药品注册处的王彦专家为带来“专业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浅析”,谈到了药物临床试验的风险的识别与定量,包括试验准备阶段及实行过程中的风险,试验药物管理及给药的风险,生物样本留样、采集、处理、保存、转运和销毁的管理中的风险以及原始记录、测量操作中的风险,最后分享了风险最小化的措施。
接着,雷铁池专家向大家带来“脂溢性角化症皮损中黑素小体超微结构观察”,他的团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电镜结果显示脂溢性角化皮损细胞中黑素细胞降解可能存在障碍,与周围正常细胞相比,Ki67阳性细胞数在脂溢性角化皮损中明显增加。他进一步的实验验证了随着角质形成细胞自基底层向角质层分化,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启动表达,使MS发生有序降解,动态调整皮肤光保护能力。
来自医院的李春英团队的郭伟楠医生分享了“MiR-23a靶向自噬在黑素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他们的实验团队发现miR-23a通过靶基因Atg12抑制自噬,从而抑制黑素瘤细胞的侵袭迁移。但miR-23a对细胞生长和凋亡没有影响。外周血miR-23a可作为黑素瘤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来自医院的赵邑教授团队金婷婷医生分享了“高通量定量检测GFP-LC3转基因小鼠角质形成细胞的自噬小体数量”,他们的团队通过诱导自噬、共聚焦显微镜拍摄,ImageJ检测自噬小体等,为自噬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高通量分析方法。
来自医院皮肤科彭聪、陈翔团队的张旭、肖塔医生围绕“TRAF6通过调控EGFR内吞参与皮肤鳞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行了汇报。他们发现TRAF6能够通过泛素化CD参与对EGFR内吞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调控,并最终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恶性转化及鳞癌的发生发展。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李诚让教授团队的赵思佳医生汇报了“NCT基因沉默的HaCaT细胞模型的构建及其表达谱检测”,分享了他们的团队怎样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稳定沉默NCT基因的人永生化角质细胞(HaCaT细胞)模型,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HaCaT细胞中沉默NCT基因后表达变化显著的基因及可能影响的信号通路,用cck-8法及qPCR法证明稳转HaCaT细胞模型细胞增殖能力加快,进一步探索NCT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在反常性痤疮发病中所发挥的作用。
最后,来医院的李梦莹医生带来了“BDH2基因表达缺陷在SLE患者CD4+T细胞病理性低甲基化中的作用研究”。她的实验团队发现了在SLE患者的CD4+T细胞中,BDH2的下调可造成细胞内铁离子潴留,5hmC水平升高及包括CD40L在内多种分子的表达水平变化,从而影响SLE的发生发展。
通讯员:李文锐赵思佳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实验学组4
年5月13日10:00-12:00,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欢悦A会议室进行了实验学组4学术报告,会议由来自医院雷铁池教授、医院赵明教授,、医院李巍教授共同主持了本场会议,许爱娥、汪旸、梁官钊、周成芳、唐洁、闵敏、张芯蕊、王亮春团队医生带来了非常精彩的的论文发言。
来医院的著名专家许爱娥教授给大家讲述了“白癜风移植失败原因分析:来自临床与实验室的研究”。许教授比较了白癜风表皮移植术失败的病例与成功病例的多个指标的差异及表达谱芯片分析,发现白癜风移植患者存在全身及局部的免疫反应及异常,影响疗效,IL-4FN-gamma可作为血清候选指标,白斑疱液中CXCL9,CXCL10高浓度提示不适合移植。CD8分选亦可作为术前筛查。GM-CSF可增强MC细胞活性提高疗效。
来自医院的汪旸教授分享了“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EZH2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进展中的作用”,从EZH2与肿瘤的关系入手,阐明怎样通过实验发现EZH2通过影响ROX使细胞的自噬减少,影响T细胞迁移而提高了免疫抑制水平,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阐释了皮肤T细胞淋巴瘤进展有关的机制,开阔了大家的思路。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刘维达教授团队的梁官钊博士带来“伊曲康唑通过抑制Hedfehog,Wnt和PI3K/mTORA信号通路抗黑素瘤初探”,介绍伊曲康唑对黑素瘤等恶性肿瘤所显示出的抑制作用,目前该作用尚存在实验室水平,其临床应用研究值得期待,梁博士探讨其应用前景和潜在问题,提出可修饰伊曲康唑分子机构提高抗肿瘤作用和降低不良反应,目前正进行构建PDX模型等实验进行验证其抗黑素瘤作用。
来自医院的周成芳医生给大家带来了“普萘洛尔在黑素瘤中克服BRAF抑制剂耐药的机制研究”,提出联用普萘洛尔发挥作用可能的机制为抑制MT1F及其下游的信号通路。
医院的唐洁医生展示了“植物来源活性物对人皮肤细胞迁移和增殖作用的比较研究”,阐述了有机酸,甘露糖及榭皮素等植物来源物对人HaCaT细胞及HS68细胞增殖及迁移的作用。
来自浙江大医院的闵敏医生分享了“角蛋白24在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功能研究”,对比了正常人及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中角蛋白24的表达差异,用细胞免疫荧光及组织免疫荧光检验了角蛋白24的表达与分布,并发现角蛋白24在衰老及分化的角质形成细胞中高表达等等各方面分析了角蛋白24的功能。
来自医院的张芯蕊医生带来了“温热对HPV感染细胞中自噬的影响及探讨”,提出温热可提高HPV感染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的自噬,抑制上述细胞的活性及影响周期分布,为温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来自中医院的王亮春团队向大家带来“表皮细胞中Galectin3在银屑病诊断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出Galectin-3可作为银屑病与银屑病样皮炎的一个免疫学标记,并且Galectin-3的下降可促进银屑病的发生。
通讯员:李文锐赵思佳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光动力专场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CSD光动力专场精彩报道
五月的山城山花烂漫,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在重庆如期召开,本次学术会议在历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延续传统隆重推出“光动力专场”,并推陈出新,切实结合本次大会主题“立足临床、引领发展”,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科研与临床完美契合!5月13日下午16点,重庆悦来会展中心喜悦B厅人气爆棚、座无虚席,光动力学术大咖与青年专家同台共话,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医学盛宴。
王秀丽教授进行了两场报告。第一场报告为《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关键技术解析》,她从光敏剂海姆泊芬特性、光源的选择、治疗参数的设置、疗效的评价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详尽地介绍了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该报告是海姆泊芬光动力临床批准使用以来首次专家深度解析。
第二场报告为《ALA光动力实战技巧》,王教授高度概括了ALA光动力临床应用中的实战技巧与要点,全面诠释了ALA光动力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广泛应用,让更多医生了解、掌握和使用光动力技术。该报告高屋建瓴,全面展望了ALA光动力临床应用的远大前景。
邹先彪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儿童尖锐湿疣的治疗》的报告。他着重为大家阐明了儿童尖锐湿疣的光动力治疗策略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