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变病 > 患病症状

手诊七触抚摸按软硬热凉

触诊是采用手诊特有的抚、摸、按方法,分别用不同的力度与方式对手部皮肤、肌肉、关节等的温度、弹性的感知,以及被检查者触觉、痛觉的反应,提高手诊的精确性,弥补望诊的不足。

手诊手道养生师在检查手部温度时,是以食指指端触摸手部各个部位的寒热温凉及其程度,因为此部位是人体最灵敏的部位之一,故对温度、力度、感知度的变化较为敏感,有利于我们区分不同臓象部位之间的微小差别。

触诊一种感觉经验的积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与自我揣摩。

手诊触诊应该在手诊望诊彻底诊断结束之后,再用触诊的方法。

手指触诊顺序,先上后下,先桡侧后尺侧;手掌触诊顺序,先周围后中央,先手掌后手背;区线,首先触诊臓象区,最后触诊臓象段;双手之间触诊顺序,应先左手后右手。

1、抚——春风拂面之感

用指腹接触手掌皮肤表面,轻轻移动,重点感知皮肤温度、凹凸、干湿度、以及光滑度。如果皮肤粗糙干涩,多属于病程时间长,虚实夹杂。如果皮肤软嫩,多为虚证。

2、摸——拨弦抚琴之势

指腹用不轻不重的力度,类似轻揉的方法,在手掌肌肉层仔细寻找各种感觉,重点探查硬软、有无硬结。

采用摸的触诊方法,通常手部某区温度升高,表明该部位配属器官有感染或处于病理活动高峰期;反之温度较低,则提示可能是寒邪直中脏腑或本脏阳气虚衰。

手掌的温度如果周围较低,中央尚温,说明元气未衰,即使有病也易康复;如果掌心发凉、颜色苍白、伴有冷汗者,则属气机衰微,多出现晕厥、泄泻、阳萎等症状。

3、按——潜水摸鱼之谓

指腹用适当的力度,压紧骨膜层,感知硬结的程度与活动度,询问是否有不适感觉。如困重,说明某处劳损;如疼痛表示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如果发麻表示气不足;如果发木,表示神经感觉迟钝,气血严重瘀滞,经络严重不通现象。

以拇指指腹(或拇指指端桡侧缘)采用触诊按的方法,按压病人手指、手掌等各部位,以发现隐色、凹凸、硬节或病人告知有酸麻胀痛异常感觉来诊察疾病。按压检查的顺序是先纵后横、自上而下。

当以一定压力按压后,受压区域常色褪去,这时再显露出的深部色泽即为隐色。

若隐色鲜红,表明器官结构、功能正常,身体健康。但有时红色暗淡或局限性红色不鲜亮,则表明器官有炎症或疾病初发。隐色表面若为其他色泽,可根据五色主病来判断是哪一脏腑有病。

在臓象部位按压触诊到硬节、肿块等情况,多与先天缺陷、手术、结石、肿瘤等疾患有关,应引起重视。

按压发现有空虚感,如脾、肾区有凹陷,提示患者曾作过脾切除、肾摘除手术,或先天单肾等或生理功能持续下降;胆、肾区、膀胱区出现砂砾样硬节,多是结石所引起,如胆石症、肾结石、尿路结石等。

如在按压触诊臓象部位出现硬结肿块,明显感觉按压时与周围同类组织不同,肿块下无根、可动,结合患者年龄、体质、性别等情况,提示有肿瘤或脏腑组织增生的发生。

按压触诊过程中,出现酸麻胀痛异常反应,也多提示有病:酸麻多属虚证或慢性难愈病变;麻木提示神经、循环系统或顽固性疾患;胀痛多为炎症、热证等。如异常感觉区在左右两手相互对应,病症阳性率更高。

4、硬:排斥紧绷之感

采用抚摸按的触诊方法,感知到手掌肌肉的弹性力度与程度,大于正常手部肌肉的弹性与力度,称之为硬,从而辅助判定病性属于中医实证的何种程度,推测疾病发展趋势。

成年人的手比小孩的手偏硬,男性的手比女性的手偏硬,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偏硬。

中医多见于血瘀和风湿。女人手硬:

血瘀内分泌功能紊乱。(补血活血)

小孩手硬:

脏腑功能下降。(健脾益气)

老人手硬:

肾虚血瘀。

男人手硬:

肝气瘀滞。(清肝泄火)

关节发硬:

中风,癌症。多见于脑癌,脑萎缩的后遗症。

局部手硬:

中医上讲为气滞血瘀,痰瘀阻络。

手掌发硬:

并呈沉、浊、聚、青、黑状态时: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肿瘤体质。

突然发硬:

心脑血管病的突发;内分泌功能下降。

如果全手发硬,尤其早晨更硬:

①是类风湿的表现;

②也考虑肝病晚期;

③肾病综合症严重期;

④中风先兆;

⑤脑肿瘤等。

⑥西医上讲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

局部某一臓象区发硬:

①脏腑组织增生(骨质增生,子宫内膜增生,乳腺增生);

②脏腑组织的障碍,微循环失衡;

③慢性炎症;

④陈旧性劳损;

⑤毒素蓄积;

⑥脏腑或功能下降;

⑦脏腑组织有肿瘤或结石倾向;

⑧突发性疾病(注意明堂脑区,如果硬、干燥,说明体力透支,心脑血管紧张状态,内分泌功能下降,有突发性疾病的发生。

⑨在手上某一区域,明显比周围皮肤组织发硬:

说明该区所代表的脏腑组织有结石、硬化、坏死、肿瘤、功能严重不全。

5、软:松散无力之感

采用抚摸按的触诊方法吗,感知到手掌肌肉的弹性力度与程度,小于正常手部肌肉的弹性与力度,称之为硬,从而辅助判定病性属于中医虚证的何种程度,推测疾病发展趋势。

整个手软:

①心气亏虚,气血不足;

②脾胃虚弱;

③肾虚体质(中医);

④本身免疫力比较低下;

⑤心脑血管功能低下;

⑥低血压综合症(糖尿病);

⑦慢性疲劳综合症;

⑧内分泌不足;

⑨缺乏营养:蛋白质,B族,钙,铁,锌,VE。

局部发软:

①虚症。气虚,气虚血瘀(中医);

②该脏腑的营养不良造成的功能低下;

③慢性炎症;

④该脏腑先天性功能紊乱;

⑤该脏腑曾经受到意外损伤。

手软分类:

过分柔软如绵、无力:是肌无力,肌萎缩,中风引起的瘫痪。

手软的可以向手背方向弯曲:说明脾胃虚弱和神经衰弱,多见于心脾两虚证,此类人优柔寡断,思虑过度,容易在心理暗示下产生各种神经官能症。

男性手软:

①性功能较差;②低血压;③内分泌不足;④性变态。

女性手柔:

软润泽有弹性,皮肤细腻光滑,属健康表现,易内分泌不足。

大鱼际软得似棉花一般说明:①脾胃功能低下,②消化系统衰弱,③贫血,④气虚表现,⑤大量缺乏锌,铁,钙,蛋白质。

6、热:如火炙手

采用抚摸的触诊方法,感觉到手掌整体或局部温度明显高于正常温度,我们称之为手热。手热由程度的区别,手越热越严重,多称为发烧,手热的时间越长,表示病情越越为重。手热不一定手必发红。

①体质有慢性炎症;

②有宿便毒素;

③阴虚火旺;

④身体的某个脏腑功能亢进;

⑤服用某些药品(扩张血管的药、春药)。

过热发烧:

超出正常体温的数值,即为过热。

外感发热:为炎症,血瘀,避免传染病。即手背较手心热,多于发烧和炎症急性期。

定时潮热:

发热如潮水一样有定时,每天到一定时候体温就升高(一般多在下午出现)。这种突然发热的感觉会从躯干传递到脸部,令人不快。有的妇女满脸通红,也有人感到心跳加快,感觉焦虑。

这样的情况可能一天出现几次,甚至每个小时都出现,因人而异。潮热来临时,人的体温并没有变化,真正升温的是皮肤,有的更年期女性皮肤温度甚至会升高3.9℃,不过一般来说只升高约0.6至2.2℃。通常,潮热感会持续30秒至5分钟。

中医阴虚火旺或内伤发热;高血压倾向,相当于肝阳上亢;多见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糖尿病、甲亢;也见于长期便秘造成的宿便毒素蓄积所致的午后潮热。

手心发热:

心火亢盛,心烦,失眠,恶梦不断。湿热内蕴,胆胃失和的初期表现。

整个手热:

感冒,传染病发烧,内分泌亢进。

手背较手心热,多是发烧和炎症急性期。

手掌温度高于手心温度,多是血脂高或血压高。

手掌红热,为炎症,血热。

7、凉:如水似冰

采用抚摸的触诊方法,感觉到手掌整体或局部温度明显低于正常温度,我们称之为手凉。

手凉由程度的区别,手越凉越严重,手凉的时间越长,表示病情越长。手凉不一定必然苍白。

①阳气虚,肾阳虚,心阳气不足(中医)。

②免疫力低下,发生感冒;

③内分泌不足;

④微循环障碍;

⑤严重的低血压综合症;

⑥危重病人休克前期;

⑦服用某些药物之后(收缩了毛细血管而变慢)。

⑧精神过敏或精神紧张;

⑨心脏功能低下。

全手发凉:

为阳虚或气血亏虚。

手凉脸凉:

腰疼腿困,气血亏虚;如果久病之人,突然手凉,为即将死去之症,高烧病人手凉,是即将惊厥昏迷之危象。

如有心脏病的人,手心温度低于脸部温度和掌部温度时,为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中医多为心阳衰微。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中医微创埋线(美容/减肥/疼痛/内科病)及舌下取栓排瘀技术》研修班——邀请您参加学习!

培训内容一:

①中医微创穴位埋线技术原理、操作方法及针对临床常见病症的治疗原则、辨证分型和处方配穴、现场实操,学会为止;

②穴位埋线疗法在肥胖病、美容方面的诊断及治疗(痤疮、黄褐斑、除皱);

③穴位埋线对常见疼痛病的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理和治疗方法

④穴位埋线在内科病中的应用(呼吸系统疾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消化系统疾患:胃炎、胃溃疡;治疗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失眠、干眼症、便秘、癫痫、振颤麻痹等);

⑤穴位埋线调理与治疗妇科病、更年期综合症、亚健康及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应用;

⑥穴位埋线常用穴位的定位,埋线特点,注意事项;

⑦穴位埋线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

⑧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及现场操作演示。

培训内容二:

(1)内科疾病:感冒、高血压、肠胃病、心脑血管病等。

(2)外科疾病:多发性毛囊炎、软组织损伤、痔疮、甲沟炎等。

(3)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关节炎、扭伤、腰肌劳损、手足发凉、脚气等。

(4)神经系统疾病:视神经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脑梗死、脑血管病及后遗症、记忆力减退、神经功能紊乱等。

(5)五官科疾病:急性结膜炎、迎风流泪、急性咽喉炎、慢性咽炎、口唇干裂、鼻炎、慢性中耳炎等。

(6)妇科疾病: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乳腺小叶增生等。

(7)男科疾病:阳痿、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

(8)皮肤科疾病:神经性皮炎、牛皮癣、面部痤疮、黄褐斑、色素沉着、斑秃等。

▲招生对象:凡从事内科、疼痛科、针刀科、中医科、康复科、养生、美容及乡村医生等各医疗单位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均可参加学习。

▲培训费用:元/人。(包括教材、学习费、实操费、证书等)(联系谭老师可申请优惠元学费)

▲培训


转载请注明:http://www.cywih.com/hbzz/13565.html